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20:11:20

2016年天津公务员常识判断考试习题及详解(5)

1.古代“子时”指的是( )。
    A.晚上9点一晚上11点 B.晚上10点一晚上12点
    C.晚上11点一凌晨1点 D.晚上12点一凌晨2点
    2.在汉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中,位于小篆和楷书之间的字体是( )。
    A.金文 B.大篆
    C.隶书 D.草书
    3.下列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
    A.镜中花,水中月 B.猪八戒照镜子
    C.海市蜃楼 D.潭清疑水浅
    4.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5.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立木取信--商鞅 B.卧薪尝胆--勾践
    C.围魏救赵--孙武 D.图穷匕见--荆轲
    解析
    1.【解析】C。 我国古有十二地支计时法。子时,指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相当于23点整至凌晨1点整。
    2.【解析】C。 汉字经历了6000多年的发展过程。其形体演变是从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再变为隶书、楷书、行书,其总的趋势是从繁到简。
    3.【解析】C。
“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幻影,是地球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形成的虚像。海市蜃楼是由于不同的空气层有不同的密度,而光在不同密度的空气中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就是因地面上的暖空气与高空中的冷空气之间密度不同。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而形成的。A是光的反射现象,D是光的折射现象,与筷子插入水中看上去变弯是一个道理。B也是光的折射。故本题答案为C。
    4.【解析】B。
皮肤有汗腺组织,能排除一些体内代谢物,并以排汗的形式表现出来。人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的温度很高,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毛孔增大,排汗增多,汗液蒸发可以带走一定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即排泄和调节体温的作用,故本题答案为B。
    5.【解析】C。 围魏救赵的提出者是孙膑,它是指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故本题答案为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6年天津公务员常识判断考试习题及详解(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