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20:11:15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精选习题及答案(3)

1.下列关于管理学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行政监督的对象是行政相对人
    B.扇形结构的行政分权较多,下属自主权较大,但容易出现无政府主义
    C.管理学中,激励原理的核心是以人们各种需要为基本内容的动力问题
    D.质询是人大监督政府的一种方式
    2.下列关于科技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10米
    B.光纤通信具有传输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能好等优点
    C.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
    D.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已进入人工智能计算机时代
    3.下列关于公文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特殊情况下,下级机关可以越级上行文
    B.通报按内容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和情况通报
    C.签发是制文阶段的最后决定性环节
    D.批办是指对来文如何办理预先提出建议和初步意见
    4.下列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梦溪笔谈》──沈括 B.《水经注》──徐霞客
    C.《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D.《步辇图》──阎立本
    5.下列春秋战国时期发生的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齐桓公称霸 商鞅变法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B.商鞅变法 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C.齐桓公称霸 勾践灭吴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D.勾践灭吴 齐桓公称霸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解析
    1.【解析】A。行政监督的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A项说法不正确。
    2.【解析】A。1纳米=10-9米(10亿分之一米),A项说法不正确。
    3.【解析】D。批办是指机关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来文办理提出指示性意见的决策性活动。拟办是指对来文如何办理预先提出建议和初步意见。因此D项说法不正确。
    4.【解析】B。《水经注》的作者是郦道元,因此B项对应不正确。
    5.【解析】C。公元前651年,齐桓公称霸。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因此C项正确。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精选习题及答案(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