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20:05:01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练习题(9)

1.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是( )。
    A.《本草纲目》 B.《中国大百科全书》
    C.《中国植物志》 D.《不列颠百科全书》
    2.《清明上河图》反映了我国( )的都市生活。
    A.北宋 B.南宋 C.明朝 D.元朝
    3.农业和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以下关于税收土地等政策按照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
    A.两税法一租庸调制一一条鞭法一摊丁入亩
    B.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一耕者有其田一《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林肯颁布《宅地法》一日本明治维新一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
    D.《汜胜之书》一《齐民要术》一《农政全书》一《农桑辑要》
    4.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 )。
    A.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B.决定与被决定,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D.事物之问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5.感觉、知觉、表象是( )。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B.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
    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认识的三个阶段
    1.【答案】C。解析:《中国植物志》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型、种类最丰富的一部巨著,全书80卷126册,5000多万字。故本题答案选C。
    2.【答案】A。解析:《清踢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故本题答案选A。
    3.【答案】C。解析:两税法在唐代后期;租庸调制在隋代及唐前期;一条鞭法在明代中叶实施:摊丁入亩在清代康乾年问实施,故A项错误。农民交租交息,地主减租减息是抗日战争胜利时期的方针:耕者有其田是在1949年9月29日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出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是在1947年颁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以后实施的,故B项错误。俄国农奴制改革又称1861年改革:林肯颁布《宅地法》在1862年;日本明治维新发生在1868年,但一般把前年的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等许多政治变动包含在内;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是在1937年提出的口号,故C项正确。《汜胜之书》是西汉晚期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所作;《农桑辑要》为元代著作;而《齐民要术》为北魏贾思勰的作品。D项错。
    4.【答案】D。解析: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体。联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故本题选D。
    5.【答案】A。解析:感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循序渐进的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感觉是人对事物的最初反映,是主体的感官对内外环境适宜刺激物的反映形式。知觉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现象或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它为主体提供客观对象的整体映象。表象是曾经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外部形象在人的意识中的保存、再现或重组。从人的完整认识过程来看,这些感性认识形式是对事物的表面特征的描述。还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故本题选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练习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