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9:40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逻辑填空之对应分析(1)

一、正对应
    正对应,指的是文段中上下文的某些词句从正面提示了正确答案的信息。
    (一)解说关系
    例题1:(2008•国家)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_______,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_______,在某一细节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_______,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无法_______。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 周密 威慑力 搪塞 B.明辨是非 周详 使命感 推脱
    C.抓大放小 透彻 好习惯 塞责 D.高瞻远瞩 入微 内聚力 敷衍
    解析:此题答案为A。本题材料不长,却设了四个空。解答此类题目的基本方法是选定一个突破口,然后分项排除,最终锁定。突破口的选择因人而异,本题中第一空和第三空均有明显的提示信息,适合作为解题的突破口。
    “能够在注意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与第一空构成解说关系的正对应。由此可知公司领导要注意细节,相关的只有“明察秋毫”;“使每个员工不敢马虎”与“形成_______”(第三空)构成解说关系,“不敢”提示了公司领导要形成的是“威慑力”。由这两空可知,A为正确答案。
    (二)概括关系
    例题2:(2010•联考)有研究表明,生物大灭绝在历史上发生过二十几次,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似乎具有_______。对于物种大灭绝的发生是否真的如此频繁和有规律,还有争议。但即便是最_______的估计,也认为至少有5次物种大灭绝是非常明显的。
    A.必然性 乐观 B.规律性 简单 C.突发性 粗略 D.周期性 保守
    解析:此题答案为D。阅读题干可知,第一空与“大约每2600万年发生一次”构成概括关系的正对应,“每”在此表示同一动作有规律地反复出现,由此可知,第一空只能选“规律性”或“周期性”。与“简单”相比,“保守”侧重于指一种底线或最低的限度,与后面的“至少”对应更恰当。因此本题答案为D。
    (三)顺承关系
    例题3:近现代西方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经历了融合、冲突和消解三个时期,反映到教育理念上也相应地经历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相互_______、越走越远和共同反思三个阶段。这一历史发展表明,过分强调科学文化和科学教育,必然导致对人文的_______;而过分强调人文文化和人文教育,也会带来对科学技术的漠视。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渗透 排挤 B.结合 无视
    C.渗透 轻视 D.结合 限制
    解析:此题答案为C。“三个阶段”对应“三个时期”,因此第一个空格应与“融合”相对应。与“结合”相比,“渗透”的程度更深,与“融合”所表达的互相影响、不分彼此的意思更贴近,据此可首先排除B、D。
    第二空中,分号前后的句子分别说明了两种错误倾向造成的后果。由“过分强调人文教育会带来对科技的漠视”可知,过分强调科学教育同样也会造成对人文的漠视,C项中的“轻视”与“漠视”的含义最贴近,故本题选C。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逻辑填空之对应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