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9:17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片段阅读"今日练习(6)

6、从“娱乐化应用”到“价值应用”,互联网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着实实在在的服务:中学生的“网络课堂”,大学生求职的“网申”,农民土特产的“网络推销”,都市白领热衷的网上“淘宝”……互联网的价值应用正在走近每一个人;更有专家预言“数字化生存”的诱人前景。对文意概括最准确的是(
)。
    A.互联网走进价值应用的新时代
    B.互联网给予人们生活上的便利
    C.互联网引导进入数字化生存
    D.互联网参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7、要扭转那种重固定资产积累、轻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据经验,流动资金投资占全部投资的30%较为适宜。按有关文件规定,在安排新建企业或扩建老企业时,应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避免项目建成后因缺少流动资金而不能形成生产能力。这段话的主旨是(
)。
    A.资产投资的膨胀,加大对流动资金的投资
    B.必须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
    C.今后要安排一定数量的流动资金投资
    D.流动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扭转轻视流动资金积累的偏见
    8、北京市采取的公交优先战略除了是为奥运会创造畅通的交通环境外,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培养北京市居民的公交意识和某种程度上的公民意识,北京市居民的这两种意识塑造,对北京市的长远发展是一笔财富。这段文字主要讨论的是(
)。
    A.北京奥运会
    B.奥运会的交通环境
    C.北京人的两种意识
    D.北京市公交的优先战略
    9、一段时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突破了通常被认为是“警戒线”的3%以后,更成为舆论和民情关注的热点。原因很简单——物价上涨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相当一部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且可能给低收入家庭带来沉重压力。因此,对物价上涨不能掉以轻心。最能概括这段文字主要观点的是(
)。
    A.物价上涨会损害到每一位百姓的切身利益
    B.普通百姓无法左右物价是否上涨,因此无需过多关心
    C.低收入家庭在物价上涨后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D.物价上涨事关百姓利益,不能掉以轻心
    10、所谓“建筑艺术”指的只是建筑的“艺术性”,单纯就此而言,与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纯艺术的“艺术性”相较,有时并不在其下,甚至还可能超过而且不可替代。但除了纪念碑、纪念塔、凯旋门等极个别者几乎可以视同为雕塑那样的纯艺术以外,建筑多具有实用功能,不能与其他纯艺术作品简单混同。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
)。
    A.建筑艺术与纯艺术有差异
    B.建筑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
    C.建筑中只有部分是纯艺术
    D.建筑艺术具有不可替代性
    
   
    6.标准答案:A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B项属于概括不全,仅仅提到了生活上的便利,为表面现象,并非对文意的准确概括;C项属于偷换概念中将已然与未然进行偷换。“进入数字化生存”意思是已经达到这一状态,而文中的表述是有专家“预言”,即尚未达到,时态上表述有误;D项以偏概全,也仅是表面现象的陈述,并非对文意的准确概括,也应排除。行文脉络为典型的总-分式。其中首句明确指出互联网已经从“娱乐化应用”发展到“价值应用”的层面。所以,本题选择A答案。
    7.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首句开宗明义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用“必须”二字引导出现“保持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的合理比例”这样的主题句,之后的语句均是对主题句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都是为了补充首句观点的,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所以,本题的答案为B。
    8.标准答案:C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寻找关键词(标志性词语)“更重要的是”。中心句由“更重要的是”引导“有助于培养北京市居民的公交意识和某种程度上的公民意识”一句,即强调北京人的公交意识和公民意识。A、B选项是无中生有,D选项以偏概全,文段是通过公交的优先战略,体现北京人的两种意识。所以,本题选择C答案。
    9.标准答案:D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A项是过于绝对,“物价上涨关系到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并不是选项中“会损害到”。C项也是过于绝对,“可能给低收入家庭带来沉重压力”并不代表“必然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对原文信息进行读取,可知文段前半段提出百姓十分关注物价持续上涨这一现状,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因为事关百姓利益,最后尾句用结论性引导词“因此”引出文段的主题句,即“因此对物价上涨不能掉以轻心”。由此,可知B项是错误的。所以,本题选择D答案。
    10.标准答案:B
    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型,主要考察概括类,本题对应的解法是识别陷阱类型中的概括不当,题目中首先明确了“建筑艺术”的概念,即体现了其“艺术性”,然后通过转折词“但”表达了大多数建筑具有的实用功能,即“实用性”。因此这段话主要阐明的是建筑的两个兼备特性,即“艺术性”和“实用性”并举,B项符合题意。而A项强调差异,并且论述主体为“建筑艺术”,而非文中的论述主体“建筑”,因此予以排除;C项虽然表述没错,但是并非文段强调的主要内容;D项的
“不可代替性”表达有误,文中很明显表述出只有极个别的建筑具有不可代替性,其他的多具有实用功能。所以,本题答案为B选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片段阅读"今日练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