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8:55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片段阅读实例解析(3)

1.大多数传译人员都认为,最不好办的就是讲话人用难以翻译的文字游戏开玩笑。人们讲话时最注意的恐怕莫过于自己说的笑话所引起的反应了。如果讲话人由于自己的幽默而忍俊不禁,听众却一个个莫名其妙,那么谁都不会感到舒服了。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传译人员对翻译讲话人用文字游戏开的玩笑多少力不从心
    B.对外国人说话不应该搞文字游戏
    C.讲话人喜欢用文字游戏讲笑话
    D.即使听众听了莫名其妙,讲话人讲笑话也会忍俊不禁
    2.中国的专利申请平均每年以48%的速度增长。中国的专利实施只占专利总量的20%~30%,与国外达80%的实施率相比,专利差距很大。在中国专利申报总量中只有15%来自于企业,而发达国家的专利申请80%来自于企业。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中国科技创新进步势头迅猛
    B.中国的科技创新不仅要注重开发研究,更要加强推广和实施科技成果
    C.中国科技创新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
    D.中国企业不像科研院所和高校那样重视科技创新活动
    3.目前,研究人员尚不能确定,是先有抑郁症,还是先有沉溺网络,但有一点肯定的,即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虽然网络世界四通八达,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内心却异常孤独。
    这段话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A.抑郁症和沉溺网络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恶性循环,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极大
    B.网络世界四通八达,但沉溺其中的青少年内心却是异常的孤独
    C.抑郁症可以使青少年更加沉溺于网络世界
    D.有抑郁症状的青少年基本没有生活目标,网络游戏中获得的虚拟奖励对他们来讲很有吸引力
    4.某大公司准备高薪雇佣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剩下3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第一位说:“二公尺”。第二位说:“半公尺”。第三位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越远越好。”结果这家公司录用了第三位。
    上述这件事主要启示我们()。
    A.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B.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表白的人
    C.一个人只顾眼前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东西
    D.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生活
    5.我国80%的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卫生资源的80%又集中在大医院,呈“倒三角”,而卫生服务的需求大部分在基层,呈“正三角”,导致大医院资源闲置,小医院资源不足。以患者为中心,根据其不同要求提供相应服务并追求顾客满意度,已成为当下市场运作下供方的生存之基。人类只有10%的疾病需要在现代化的医院治疗,大量的疾病在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可得到医治,部分慢性病的治疗也可以通过家庭护理完成。因此,“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可行的、新型的就医模式。上述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是()。
    A.我国卫生资源供需配置不和谐
    B.“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新型的就医模式
    C.“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可行的就医模式
    D.“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新型、可行的就医模式
    6.广东的一家企业在北京登报,以年薪50万招聘厂长,承受力不强的北京人当时如同经历一次炸弹爆炸。几年过去,在报纸上登广告以年薪几十万招聘人才的事已经不那么令人惊奇了。在北京的猎头公司里,随便调出一份求职者名单,你便会发现80%以上的求职者自己开出的月薪要求都在几万元以上。但是另外一面,从传统国营企业被辞退的员工,即使是四、五百元的月薪要求,也很难找到工作。这段话支持的主要观点是()。
    A.现在人们对月薪上万元的收入要求已经视若平常了
    B.招聘人才的投入越来越大
    C.人才的价值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来
    D.人与人之间在从业和收入方面的差异更加明显
    7.太平之世读书,易;马乱兵荒年,也能读书,难。静穆的乡村读书,易;在城市闹中取静,也能读书,难。明窗净几读书,易;败屋茅檐也能读书,难。于教室、图书馆读书,易;于车上、船上、旅途中,也能读书背书,难。闲时读书,易;忙时放下事立刻能读书,难。
    这段话告诉我们()。
    A.读书有难有易,但能坚持读书难能可贵 B.读书易中有苦,难中有乐
    C.读书的难易唯有自己明白 D.读书的难易连自己也不明白
    8.放风筝时,人们凝视自己的作品摇曳于万里晴空、蓝天白云之上,欣慰、恬静、平和之情油然而生,这种精神状态有益于高级神经活动的调节,能健全和强化神经系统支配下的组织、脏器的生理机能。人们抖空竹时,随着上肢的运动,极大地锻炼了肌纤维,骨骼肌有节奏的压挤动、静脉,血流加速,公共积累充分,防止了局部血液淤滞,增强了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使肩关节肌纤维、韧带、局部神经、血管的功能得以维护和加强。
    对上述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A.民间游戏活动其乐无穷 B.民间游戏活动能够治疗疾病
    C.传统游戏活动有娱乐和健身作用 D.应当大力推广民间传统游戏活动
    9.孔子特别强调做事情的分寸,“过”和“不及”都是要尽力避免的。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宽宥所有人的过失。有人问他:“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的回答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与这段文字文意不相符的是()
    A.以一种恶意,一种怨恨去面对另外的不道德,这个世界将是恶性循环,无止无休
    B.你献出恩德和慈悲,用仁厚去面对已经有负于你的人和事,这才是人生应有的态度
    C.用你的公正、率直、耿介和磊落,坦然面对一切
    D.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10.人们谈到要培养儿童成才,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提高他们的智力、如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似乎成绩好的孩子将来就有出息。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不少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有名的科学家、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了三分之二。
    这段话主要支持的观点是:
    A.考虑如何提高孩子的智力是错误的
    B.应当关注儿童成才培养过程中智力和非智力的全面发展
    C.科学家的成功归根结底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D.只有提高儿童智力,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1.【答案】A。解析:本段文字叙述的是传译人员认为最不好办(最不好翻译)的就是讲话人用难以翻译的文字游戏开玩笑。第一句是本文的主旨句,接着论述的是原因。所以正确答案是A。
    2.【答案】B。解析:本段文字论述的是中国专利的实施率低,又用中国专利申报只有15%来自企业佐证了专利实施率低,可见正确答案是B,“加强推广和实施科技成果”是提高实施率的方法。
    3.【答案】A。解析:本题有一个特点,四个选项都是从原文中抽出来的,实质上这道题是在考查主旨句,在原文中找出概括性最强的、表述最准确的一句就是答案。原文中“但有一点肯定的,即两者之间是一种恶性循环”这句话是主旨句,作者也在论述这个观点,故正确答案是A。
    4.【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最终表达的主要意思是面对诱惑,应懂得放弃。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应目标高远,不应只看到眼前利益。表述最为准确的是C答案。
    5.【答案】D。解析:本题属于概括文意,表述观点的题型。这段文字首先陈述了目前我国卫生资源供需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然后陈述观点,认为“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是一种新型、可行的就医模式。因此答案是D。干扰项是A,但A是这段文字表述的内容,不是这段文字支持的观点。
    6.【答案】C。解析:材料通过“月薪要求都在几万元以上”的求职者与“即使是四、五百元的月薪要求,也很难找到工作”的“传统国营企业被辞退的员工”的对比,说明人才的价值在今天越来越体现出来。
    7.【答案】A。解析:材料以读书难易为主线,讲述坚持读书之可贵,层次分明。A项最符合材料意思。
    8.【答案】C。解析:本题属于概括内容的题型。第一句话陈述了放风筝对于人们神经和生理的作用。第二句话具体陈述了放风筝的过程是如何作用于人体产生健体的功效的。这段话以放风筝为例,陈述了民间游戏可以愉悦精神、强身健体。A、D不属于对材料的概括,而是对通过材料可以推断出的结论。这段话没有有关“能够治疗疾病”的陈述,排除B。所以选择C。
    9.【答案】B。解析:孔子主张“以直报怨”,即是以直道而行。是是非非,善善恶恶,对我好的当然对他好,对我不好的当然不理他。由此可见,他是主张明辨是非的。B项符合题意。
    10.【答案】B。解析:从文中“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其成功的因素中,智力因素才占了三分之二”可见作者强调“非智力因素也很重要”,故正确答案是B。A、C都不是作者的观点,而且过于绝对。D明显和原文内容相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片段阅读实例解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