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8:53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行测片段阅读分析(7)

14.当旧的艺术,如小说、戏剧等渐离世人的关注中心而让位于影视等诸种艺术新贵时,一种文化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面对强大的“工业文化”,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销广告了。
    在这段话中,“一种文化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意思是说,
    A.文化的贫困使批评无法进行。
    B.各种文化批评的品位在降低。
    C.文化贫困现象受到了种种批评。
    D.批评家们都受到了贫困的威胁。
    14.【答案】B
。解析:对照原文中的“文化批评也差不多变成促销广告了”,我们可以得知文化批评像促销广告一样华而不实,内容贫乏。“一种文化的贫困正笼罩在各种批评之上”正是指文化的贫困使文化批评也丧失了生命力,从而降低了品味,故正确答案为B。
    15.隐性信息是一种特殊信息,它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可以直接或间接获取的显性信息不同,是一种能够揭示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未萌的“胎动”信息,它要通过分析研究才能获取。
    对这段话中的“隐性信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直接获取,只能间接获取。
    B.可能预测未萌的“胎动”。
    C.可以提示未来的发展趋势。
    D.能提示尚未公开的信息。
    15.【答案】C 。解析:
选项A,原文只说显性信息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获取,没有说明隐性信息的获取途径,所以A错误。选项B偷换了概念,原文只是把隐性信息比喻为“胎动”,而不是预测未萌的胎动,所以选型B错误。选项D在文中没有提及。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6.研究“基本”粒子,须借助极高的能量。欲知物质的微观结构,首先得变革微观物质,即得想办法把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打碎,把它们的内部结构和各种性质暴露出来。
    对“物质的微观结构”与“微观物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两者都反映微观物质的结构,即微观结构构成了微观物质。
    B.前者指原子结构(含原子核),后者指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C.前者指小粒子内部的组合模式,后者指构成物质的各种小粒子。
    D.两者都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等小粒子。
    16.【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得知,微观物质是指“氢原子、原子核以及质子、中子等这些小粒子”;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指这些微观物质的内部结构。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7.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不是万能的、无缺陷的。市场配置,一般是由看不见的手,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而且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就是说从价格形成到信号反馈再到产品产出效应,有一定的时滞。
    在这段话中,作者认为,“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缺陷”是
    A.自发性和竞争性。 B.滞后性和调节性。
    C.滞后性和自发性。 D.竞争性和调节性。
    17.【答案】C
。解析:文中先说市场配置是有缺陷的,然后提到市场配置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自发的调节,而且这种调节带有滞后性,很明显市场配置的缺陷就是自发性和滞后性。对照选项发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8.虽然人类罪恶昭彰,但我们也不能忘记他的艺术的形式——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及美的创造与正义的概念等等方面所显露出来的伟大和可敬的特质。每当我们说出人类或人性这两个字眼时,我们便触及到一个“大神秘”;如果我们对这“神秘”已无知觉,那么我们便已经屈服于精神的死亡。
    上面这段文字中的“神秘”,意思是
    A.拥有艺术,追求科学、真理和正义的人类却罪恶昭彰。
    B.罪恶昭彰的人类竟然与艺术、科学、美和正义等相关联。
    C.人类虽有许多众所周知的罪恶,但仍有伟大可敬的特质。
    D.要忘掉人类的精神罪恶,却不能忘记他伟大可爱的特质。
    18.C【答案】C
。解析:通过分析原文可以得知,“神秘”是指一方面人类罪恶昭彰,另一方面人类又显露出伟大和可敬的特质。A项强调的是罪恶昭彰;D项说要忘掉人类的精神罪恶,而文中只是说人类有精神罪恶,并未说要忘记;B项的意思原文中并未提到,只有C项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C
    19.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拓展,对资本这一概念在使用中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是继续把“资本”作为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阶级属性概念,用来研究资本主义的运动;一种是把资本作为商品经济学中的一个自然属性概念,即单纯的经济概念,用来研究“货币生出更多的货币”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后者称为现代资本概念。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资本”这一概念是指
    A.不断拓展的政治经济学概念。
    B.阶级属性概念让位于单纯的经济概念。
    C.世界范围内的现代资本概念。
    D.阶级属性概念与自然属性概念。
    19.D
【解析】原文的意思是,在20世纪,人们对资本这一概念产生了不同理解:一种将其作为阶级属性概念;一种将其作为自然属性概念。对照选项发现,只有D项提出了这两个方面,A、
B、C都只讲了一个方面,故正确答案为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考行测言语理解表达:行测片段阅读分析(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