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3:13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测试精选题(6)

短文四:
    从远古的有机分子的海洋中发展了植物、动物、人类和全球生态系统。是什么驱动自然世界朝着复杂性前进的呢?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震动科学界和整个社会的《物种起源》,创立了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主要讨论了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生物是不是由进化而来的?生物是怎样进化的?他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但是,达尔文不可能预见到自组织的力量。自从达尔文以来,生物学家一直把自然选择看做是有序的唯一来源。自组织是最近发现的某些复杂系统的固有性质,即某些非常无序的系统自发地“结晶”成为高度有序。当一个开放系统(与外界既有能量又有物质交换的系统)在远离热力学平衡时,无序的非平衡态的稳定性并不像在近平衡条件下那样有保证,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与能量,当外界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无序有可能失去稳定性。其中的某些涨落可能被放大而使系统达到一种在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新状态。这种在远离平衡情况下所形成的有序结构是自发出现的,故称自组织。自组织是生命世界的重要性之一。计算机模型正揭示这类复杂系统如何能自发地自己组织起来以实现稳定的基因活动循环——所有生命的基本特征。有人认为人类基因库也许是个自组织系统。这样,有机体之所以具有某些特征,也许并不是因为自然选择造成的,而是因为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具有自组织特性。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进化是自然选择和自组织相结合的产物。
    1.自组织是指()
    A.某些复杂系统的固有性质
    B.有序的另一来源
    C.某些非常无序的系统自发地“结晶”成为高度有序
    D.一个开放系统在近平衡条件下达到的新状态
    2.驱动自然世界朝着复杂性前进的原因是()
    A.有机分子的活动
    B.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自组织相结合
    D.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具有自组织特性
    3.形成“自组织”应具备的条件是()
    A.无序的非平衡态
    B.系统的某些涨落被放大
    C.无序系统发生“结晶”
    D.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不断交换物质和能量
    4.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物种起源》讨论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
    B.生命世界的重要特征之一是稳定的基因活动循环
    C.由于没有预见到自组织的力量,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站不住脚的
    D.有机体具有的某些特征,来源于“自组织”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试(三)参考答案
    短文四:
    1.D   2.C   3.D   4.C
    短文五:
    人工智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这项技术是一个有可能导致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新技术。它主要研究怎样使计算机能做原来只有人才能做的具有智能性质的工作。所谓智能工作是指人在认识或者实验活动中所具有的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心理机智,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人的脑力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人工智能研究,目前有两种不同探索途径来实现对人脑智能的模拟:一是通过仿生学手段,从结构上进行模拟,以达到功能模拟,目前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机的研究就是一个很有希望的方面;另一个是直接通过启发式程序模拟人脑能力,从博弈机、数学证明到已经取得较大成功的各种专家系统以及知识工程研究都取得了很实质性的进展。
    人脑功能模型的关键是对人的自然智能逻辑进行形式化的问题。传统计算机是以二值逻辑为基础的,其特点是建立在加珐和移位基础上的各种计算能力;另外对确定性问题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并且可以比人有更高的速度、精度和效率。①这样的计算机并不具有人脑那样灵活处理信息和像人一样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事实上要用二值逻辑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能的。这是②目前的计算机的理论依然是经典数学的精确方法,即以非此即彼的二值逻辑为基础的,③已经引进了概率统计等随机数学方法,④仍不能解决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信息进行处理的问题。这就不能模拟人的模糊化思维的逻辑机制。所以要让计算机进一步模拟人思维的特点,就必须在计算机中引进模糊逻辑,用来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事物和现象从整体特征上把握它,勾勒出事物的轮廓,估测出事物的进程趋势,做出灵活而有意义的结论。而模糊思维恰恰是人的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差异的关键之一。这也正是解决人工智能困境的一条途径。
    1.对“智能”的含义解释恰当而且全面的是()
    A.观察能力 B.记忆能力
    C.逻辑思维能力 D.人脑的活动能力
    2.作者认为不能用二值逻辑来模拟人的思维过程的原因是()
    ①二值逻辑是以非此即彼为基础来分析判断事物的。
    ②客观普遍存在模糊的事物和现象。
    ③二值逻辑对确定性事物具有逻辑推理能力。
    ④目前的计算机的理论依然是经典数学的精确方法。
    ⑤二值逻辑为基础的人工智能比人有更高的速度、精度和效率。
    ⑥二值逻辑不能解决对普遍存在的模糊信息进行处理。
    A.①③ B.②⑤ C.④⑥ D.③⑥
    3.“解决人工智能困境的途径”是()
    A.使计算机能模糊思维 B.在计算机中引进模糊逻辑
    C.使计算机能创造性思维 D.使计算机能灵活处理信息
    4.本文主要讨论的对象是()
    A.人工智能 B.边缘学科 C.人脑功能 D.计算机
    5.文中①一④处应填人的词是()
    A.因为/不填/尽管/也 B.但是/因为/即使/但是
    C.然而/由于/不论/然而 D.然而/因为/即使/但是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试(三)参考答案
    短文五:
    1.D   2.C   3.B   4.A   5.D
    短文六: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亲戚”,①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
    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②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为0.635厘米。③,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过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
    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几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④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1.文中“直接依附其上”的“其”字指代的是()
    A.四角龙的头角 B.头角上的骨架
    C.被穿越的颞孔 D.穿越颞孔的肌肉
    2.文中“两者之间的联系”指的是()
    A.由盘龙类、兽孔类化石中分析出的相关状况
    B.由盘龙类、兽孔类中发现的动物进化规律
    C.腭孔、颞孔、颅骨的形状,牙齿的数量以及着生位置
    D.四角龙与盘龙类、兽孔类之间的区别和变化
    3.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孑L类的已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古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分析和比较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近代史中的一项空白
    4.文中①~④处应填人的词是()
    A.于是/由于/因此/随后 B.从而/因为/于是/然后
    C.随着/如果/此外/于是 D.从而/因为/此外/然后
    言语理解与表达测试(三)参考答案
    短文六:
    1.B   2.A   3.C   4.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测试精选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