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2:45

2015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强化练习(32)答案

试题答案
    1.C
[解析]文段为总一分结构。第一句话提出论点,后面的内容都是对论点的具体说明。因此文段的主旨是我们很难给官场文学下一个直接简单的定论。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替换。A项“多半”在文段中找不到依据,且表述片面。官场文学作为文学题材的一种,不可能完全客观地反映现实,故B项错误。D项主体为文学,偏离主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A
[解析]文段开头有表示程度的词语“尤为重要”,强调公众参与对于城市良性发展的重要性。文段最后的“能够调动、利用地方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正是发动“公众参与”的具体体现。故文段主要说的是地方行政单位行使充分的自主权对于实现“公众参与”的重要作用,文段论述的主体是欧洲国家地方行政单位的自主权。A项是对文段主旨的正确概括。B项表述过于片面;C项过于笼统;D项论述的主体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3.D[解析]文段主要介绍的是真正的信仰重在精义,并通过弗洛伊德对偶像崇拜的观点,从反面说明人们供奉偶像只不过是向着奴役本性的后退,是一种浮于形式的信仰,而非真正的信仰,故D项是文段最想表达的内容。A项表述过于绝对,文段并未说真正的信仰就要摒弃偶像;B项偏离了文段的主旨;C项并非文段重点强调的内容。故本题选D。
    4.C[解析]文段在最后引出主旨,即低配意识要求我们在充满欲望和选择的社会生活中,更好地辨别、取舍、拥有。C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同义转换。A项所述非文段重点。B项,文段中并未涉及“不迷失方向”的内容。D项引申过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5.C
[解析]从第二空处看“伤春悲秋”是指因季节、景物的变化而引起悲伤的情绪。形容多愁善感。这与后面的“之辞”和“呼吁”意义不搭配。故可排除A选项。“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而文段中的对象是“生态危机”而非“时世”或“人们的痛苦”故可排除D选项。“慷慨激昂”和“义愤填膺”都可以修饰“之辞”,但是“慷慨激昂”更强调的是说话时的一种状态,“义愤填膺”强调的是一种感情。而此题更强调说话时的感情,这样才能呼吁起民众对生态危机的关注。故C选项更符合题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国家公务员言语理解强化练习(32)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