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考行测言语理解巧解实词辨析
例1:(2013年江苏省考A卷第15题)文化与生命,与生命相渗透的前人的文化已随生命的消失而消失,我们仅是得到了它们的倒影——人类历史文化的倒影。好比我们弯腰低头俯对河水,我们看到的水中映像
便是真相了;但是我们总得直起身来,满脸赧颜羞色地接受这 的倒影。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同在 俨然 宿命 B. 共生 完全 可怕
C. 伴随 必然 艰难 D. 纠缠 几乎 可怜
【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前后文提示法,顾名思义,一个文段中的语句,往往是前后呼应的,也就是说,有时需要填入的词语,可能在前后文中已经有所提示,根据这些提示,我们可以很好地解答试题。具体到此题,我们先看第二空,后文出现了转折性关联词“但是”,这表明作者至少是不完全同意前文的“真相”的,因此“完全”和“必然”在这里不合适,排除BC项;然后倒过来看第一空,文化中有生命,生命中有文化,两者是同在的,“纠缠”在这里与语境不符,排除D项。故选A。
在做逻辑填空题的过程中,如果通过第一空很难判断,那么要果断看后面的空,然后再跳回来看第一空,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并提高做题的准确率。
例2:(2013年江苏省考B卷第75题)在生命中,刁难最初似乎是 ,但后来却是 。因为一个被生活刁难过的人,都知道该怎样与世界 ,也明白生活有时是一门
的艺术。
依次填入划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伤害 成全 周旋 妥协
B. 危险 机遇 战斗 坚守
C. 障碍 机会 斡旋 放弃
D. 挑战 成功 妥协 坚持
【解析】本题属于实词辨析题。先看前两空,B项第一个词“危险”不正确,因为刁难最初就是危险,而不是似乎是,排除;D项第二个词“成功”不合适,因此刁难再怎么变,也不能和成功划等号,排除;然后比较AC项,生活是“妥协的艺术”还是“放弃的艺术”,似乎都说得过去。但C项第二空是“机会”,因此后面就不能再说“放弃”,而A项“妥协”与“成全”照应。故选A。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排除两个错误的选项,然后在两个选项中做选择。这时,很多考生很为难,不知道如何选择。遇到这种情况时,考生要冷静,不要瞎选,要根据文段的提示或选项的提示作答,争取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例3:(2013年江苏省考C卷第13题)如果要在中国艺术里寻找一种雅俗交融的代表,那么戏曲应该是
的,中国戏曲漫长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雅”和“俗”的一种良性 ,它们共同 了中国戏曲的文化品格。
依次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当之无愧 互动 铸就 B. 名不副实 影响 孕育
C. 受之无愧 推动 造就 D. 名副其实 交流 培育
【解析】本题属于实词与成语相结合的辨析题。文段态度法,指的是文段有时是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因此正确的选项应该与文段的倾向相符,与文段倾向不符的选项应该排除。阅读文段可知,作者认为戏曲是可以代表中国艺术的,因此如果要在中国艺术里寻找一种雅俗交融的代表,那么戏曲是名符其实,受之无愧的,排除B项;习惯搭配法,指的是汉语表达中,一些词语之间存在着固定的搭配,看到这些词语,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与某些词语搭配。再看第二空,横线前面是“良性”,观察选项,“良性互动”最合适,第三空“铸就”也符合题意。故选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