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0:32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语意连贯题的解答之道

专家认为,看文章要懂得语意的连贯才能读出内涵,考生们首先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语意连贯的三个基本条件
    所谓语意连贯,就是指语句表达要前后勾连、衔接和呼应恰当。要保持语句通顺、语意连贯,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1.语段条件:它是指必须围绕一个统一的话题。共同的话题使语段中的句子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句子都围绕同一中心进行阐述。如果没有形成统一的话题,必然东拉西扯,语言的连贯性就会遭到破坏。
    2.逻辑条件:它是指必须形成合理的句序。合理的句序反映了说话人连贯的思路,反过来说,说话人的思路又成为排列句子顺序的线索。一般来说,人们把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作为基本语序。在实际运用时,几种安排句序的方法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3.语言条件:它是指必须注意语言的照应与衔接。若句子之间缺少必要的过渡、照应、铺垫,跳跃感太大,也会影响到语言的连贯性。
        二、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
    为保持语意连贯,达到语段、逻辑、语言三个必备条件,必然要遵循语法规则和篇章原则,因此解答语意连贯型题目时,要从保持语意连贯的七大原则入手。
   

    语意连贯型题目考查考生对句与句、句与段之间衔接与连贯性的掌握情况,主要分为语句填充、语句排序和推断下文三种题型。
    题型一:语句填充。它是已有一个不完整文段,要求选择一个合适的句子填入其中以使之完整。
    题型二:语句排序。它是要求对给出的句子根据语意进行正确组合。
    题型三:推断下文。它是给出一段文字,要求推测作者接下来将要说明的内容。
    运用排除法解语意连贯型题目
    三、运用排除法解语意连贯型题目
    1.排除法在语句填充类题型中的运用
    运用排除法解语句填充型题目,基本思路是先比较四个备选项,然后逐个排除。
   

    【例题1】_____巍峨挺秀的秦岭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田堰层叠的南塬,模糊了;美丽如锦的渭河平原也骤然变得丑陋而苍老。
    填入划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句是()。
    A.天气阴沉了,满天是厚厚的、低低的、灰色的浊云
    B.在夕阳的辉映下,满天彩云飘动
    C.夜幕下垂,远山渐渐隐没了,田野像死一般寂静
    D.北风呼呼地叫着,枯草落叶满天飞扬,树枝都成光胳膊了
   
                  

gwysix 发表于 2017-7-29 20:22:39

    解析:本题答案为A。主要看选项之间意境的差别。观察四个选项,B项的“满天彩云”与其他三个选项的意境明显不同。原文由上而下写秦岭、南塬和渭河平原的自然景色,情境是阴沉、凄清的。B项意境明显不符,可首先排除。从视角和色彩两个方面考虑应该选择A。C句的“渐渐隐没”与原文的“没有消灭在浊雾里”相矛盾。D项中的“北风”、“枯草落叶”、“树枝”都是具体细微的景物,与全句宏大的景物不一致,也不是从上到下的顺序。
     2.排除法在语句排序类题型中的运用
    语句排序类题目比较特殊,选项为数字的排列组合。运用排除法来解这类题目更能提高解题效率,基本思路也是比较四个备选项,可分为两个步骤。
    步骤一:首先判断首句、尾句等特殊位置的句子是否恰当以排除部分选项。
    步骤二:比较剩余选项的差异点,然后进行分析,选定正确答案。
    【例题2】将以下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①商代以后,随着文字的出现,书写需求增加,周宣王时期“刑夷始制墨”,出现了颗粒状人工墨
    ②到了以彩陶为典型特征的仰韶文化时期,已经有了用来研磨颜料的研磨器——石研
    ③这些长过半米的大石器,是用来加工粮食的
    ④砚起源于研磨器,目前已知最早的研磨器是距今七、八千年的裴李岗、磁山文化时期的石磨盘和石磨棒
    ⑤此后,用于研墨的石研,就成为早期的砚
    A.①③④②⑤B.④③②⑤①
    C.①③④⑤②D.④③②①⑤
    解析:本题答案为D。步骤一:根据首句来排除部分选项。观察选项可知,要么①为首句,要么④为首句。再看,排在第二句的都是③,由③句的指示词“这些”可知,其前句应是关于“大石器”的表述,而①句论述对象为“人工墨”,由此可知①不应放首句,排除A、C。
    步骤二:比较B、D的区别。二者区别在于①、⑤的顺序,①讲的是出现墨,⑤讲的是研墨,应该是先出现后才能研,故①应排在⑤前,D项为正确答案。
    3.排除法在推断下文类题型中的运用
    运用排除法解推断下文类题型,主要是通过分析文章的行文结构排除不可能出现在下文的信息。
   

    【例题3】加拿大科学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有着音乐、数学天赋的人,他们的天赋其实是基因排列失常造成的,而且同样的基因失序也可能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病。大多数一出生就患有“威廉斯综合症”的孩子,他们体内的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在全球每两万人当中,就有一人会出现这种情况。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着重介绍的是()。
    A.什么是“威廉斯综合症”
    B.7号染色体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C.“威廉斯综合症”的典型病例
    D.基因失序与天才
    解析:首句由研究“威廉斯综合症”入手,提出基因失序可能导致天才或精神病,然后介绍了基因失序的表现——7号染色体错排了20个基因。由此可知文段的中心话题是基因失序,只有D项是围绕基因失序展开的。A项属于前文信息,应排除。由“科学家在研究‘威廉斯综合症’时意外地发现”可知,按照行文顺序,对于“威廉斯综合症”这一概念的解释,应在前文而非本文出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语意连贯题的解答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