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之选词填空习题精选(11)
1.许多好书的价值仅限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它们没有展示出那种( )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来源于用各个时代、各个地区的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讨论各时代、各地区的人都要( )的问题。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如既往 解决 B.历久弥新 考察
C.一唱百和 思考 D.经久不衰 面对
2.所有虚拟经济的( )最终都会归结到实体经济上,而实体经济的( )最终又归结到一国经济政策上,经济政策的( )又归结到政治的博弈上。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依次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研究 复苏 操作 B.症状 成长 延续
C.症结 发展 制定 D.问题 走势 调整
3.即席发言,要力求说到点子上,( )地表明自己的看法,褒贬( ),毫不含糊。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截了当 得体 B.旗帜鲜明 得体
C.直截了当 分明 D.旗帜鲜明 分明
4.春天翻动思绪,春景使人联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都是哲人对春天的一种见解,沐浴春天的一种方式,对春天的理解( ),春天呈现的种类自然也就( )。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莫衷一是 千变万化 B.因人而异 千姿百态
C.浮想联翩 姹紫嫣红 D.众说纷纭 千娇百媚
5.野菊花从不( )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的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这时,假如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起的花香中( )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依次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束缚 聆听 B.禁锢 聆听
C.束缚 谛听 D.禁锢 谛听
【答案解析】
1.D。解析:一如既往:指没有任何变化,跟过去完全相同。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或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一唱百和:一个人首先倡导,众多人随即附和,形容响应的人极多。经久不衰:经过很长的时间也没有衰退,仍然饱含着活力。根据句子前后的一致性解题。由“限于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没有”可知,第一空应填一个表示“持久”的词语,B项中“历久弥新”与D项中的“经久不衰”均符合题意,而“考察”一词与“问题”不搭配,所以排除B项。本题答案为D。
2.C。解析:根据“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逻辑”可知: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经济政策、政治的博弈之间存在着基本的逻辑关系。“症状”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故首先排除B;第三个空,操作与经济政策搭配不当,排除A;“症结”指的是问题的关键,而“发展”和“制定”显然比“走势”和“调整”概括得更全面,与“基本的逻辑关系”更搭配,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3.D。解析:直截了当:形容说话、做事干脆爽快,不转弯抹角。旗帜鲜明:比喻立场、观点、态度等十分明确。题干“要力求说到点子上”即观点要明确,应填“旗帜鲜明”,排除A、C。得体:恰当,恰到好处。分明:清楚;明明,显然。由后文的“毫不含糊”可知,“分明”更恰当,故本题应选D。
4.B。解析: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没有一致的看法。“对春天的理解”无所谓正误,排除A项;因人而异:因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众说纷纭:人多嘴杂,议论纷纷。浮想联翩:指许许多多飘浮不定的想象不断涌现出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事物的想法很多。题干中是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排除C项;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千娇百媚:形容女子的姿态美丽动人。形容“春天呈现的种类”若用“千娇百媚”显然不太恰当,排除D项。
5.D。“束缚”指使受到约束限制;“禁锢”指强力限制。“禁锢”比“束缚”的感情色彩、书面色彩都更浓厚,根据题意选“禁锢”。“聆听”有听的意思,“谛听”指仔细听。根据题意应选“谛听”,如此才能听出乐曲的“活泼”和“壮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