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9 19:10:16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习题精选(7)

1.爱因斯坦曾经明确表示,他思考问题时不是用语言进行思考,而是用活动的跳跃的形象进行思考,当这种思考完成以后,他要花很大力气把它们转换成语言。由此可见,思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本来就是同一思维中的水乳交融的有机组成部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爱因斯坦其实并不懂得用语言进行思考
   B.形象思维是比抽象思维更优越的一种思维方式
    C.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密不可分的
    D.提升思维水平的关键在于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2.一个老人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不小心把刚买的新鞋从窗口掉了一只,周围的人倍感惋惜,不料老人立即把第二只鞋也从窗口扔了下去。这举动更让人大吃一惊。老人解释说:“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不要在意失去,失去的已不属于自己
    B.只要我们有积极进取的心态,遗憾也会变得可爱
    C.与其抱残守缺,不如果断放弃
    D.智者善于放弃,善于从损失中看到价值
    3.健康与安全理事会所收集到的数字似乎支持这样一个非常流行的观点,即:我们已受到压力流行病的袭击。1990年的劳动力调查显示,有182700人——占整个劳动力人口的1%——相信,他们正患有与工作有关的紧张、焦虑或抑郁。5年后同样的调查显示,这一数字已上升至28万,增长了30%,另外还有25万人自诉患有与压力有关的身体疾病。给这段文字加入一个最恰当的标题。
    A.压力:现代流行病 B.压力:健康的杀手
    C.警惕压力 D.压力与疾病
    4.通过广告,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和刺激,尽管如此,企业在根据对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容量的预测而制定生产计划时,仍要承担很大的风险,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还是一个未知因素。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
    A.一个企业可以通过广告来化解新产品销售方面的风险
    B.一个企业可以有效地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节
    C.一个企业的成功最终取决于消费者对其产品的认可
    D.一个企业最好以直销方式直接把产品提供给消费者
    5.农村文化是一套处境化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体系,它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无论如何“先进的”文化从外面输入到这样的社会也是脱离实际的。
    对这段话中“处境化”含义的理解,以下最准确的是。
    与农村各地生产、生活经验相适应的
    B.适应农村实际发展变化的
    C.与当地农村社会实际相联系、相融合的
    D.与先进文化发展相适应的
    【答案解析】
    1.C。解析:由“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本来就是同一思维中的水乳交融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C选项正确。
    2.D。解析:注意尾句,老人的解释是故事的重点,“这一只鞋无论多么昂贵,对我而言已经没有用了”,所以老人把剩下的那只鞋子扔下了火车,说明老人善于放弃没有价值的东西;“如果有谁能捡到一双鞋子,说不定他还能穿呢”,说明老人在损失中看到了这双鞋的价值——别人还能穿。故本题答案为D。
    3.A。解析:标题填入题。本段文字第一句话即提出观点“我们已受到压力流行病的袭击”,把压力定义为流行病,接下来是对这个观点的举例论证。因此最佳标题应选A。D项不恰当;文段并没有具体谈到压力对人类健康有什么样的危害,因此B项不合适;文字并没有透露出任何有关需要警惕压力的信息,因此C项也不适合作文段的标题。
    4.C。解析:材料以广告的有限作用衬托出“产品能否得到消费者的最终认可”对企业成功与否所起的关键性作用。选项C符合材料的主要意思。A、B片面强调了广告方面的作用,D项的内容材料未涉及。
    5.A。解析:要理解“处境化”需联系上下文。分析可知,第二分句是对第一分句的进一步解释说明。由此可知,“处境化”指的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所决定”。四个选项中,A项与之最相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习题精选(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