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国考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习题精选(2)
1.最近一项调查显示,47%的中国人说他们只将月末剩余的部分现金投入储蓄。几乎有1/3的人说他们根本不存钱。中国家庭储蓄率未来会逐步降低,原因是人口因素(独生子女之前一代人的老龄化)、富裕程度的提高以及金融行业的改善(例如推出更多的保险产品)。城市家庭的储蓄率目前已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段文字主要表明。
A.“精打细算”消费观念在淡化
B.中国人“打碎”了储蓄罐
C.精打细算和推后消费的模式正在过时
D.人们理财观念、模式发生变化
2.一位年老的印度大师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喝了。“味道如何?”大师问。“苦。”弟子龇牙咧嘴地吐了口唾沫。大师又吩咐年轻人把剩下的盐都放进附近的湖里,并让他再尝尝湖水。“你尝到咸味了吗?”大师问。“没有。”年轻人答道。这时,大师对弟子说道:“生命中的痛苦就像是盐,不多,也不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痛苦就这么多。但是,我们体验到的痛苦却取决于它盛放在多大的容器中。”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A.当你处于痛苦时,请开阔你的胸怀
B.对他人宽容也就是对自己宽容
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快乐在于自己的选择
3.①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既是救治全球气候变暖的关键性方案,也是践行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②低碳经济不一定成本很高,温室气体减排甚至会帮助节省成本,并且不需要很高的技术
③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正在成为各级部门决策者的共识
④发展低碳经济是关乎每个人的事情,应对全球变暖,关乎地球上每个国家和地区,关乎每一个人
⑤然而,低碳不等于贫困,贫困不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
⑥低碳经济并不是未来需要做的事情,而是应从现在做起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③②⑤⑥④ B.⑥③②①⑤④
C.④⑥②①⑤③ D.③①⑤②⑥④
4.20世纪4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杀死老鼠等啮齿动物以及害虫、杂草而研制出来的基本化学药品就超过200种。这些粉末、喷雾液、烟雾剂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都普遍使用。它们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管它是“好”是“坏”。这种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上,或者滞留在土壤中,能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遨游。可是,人们使用这些药品,其目的仅仅是消灭屈指可数的几种害虫、杂草或老鼠等。
对以上文字主旨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人类不断研制化学药品是一种愚昧的行为
B.人类使用化学药品杀虫是得不偿失的
C.人类应该科学地使用化学药品杀虫
D.大量地使用化学药品会造成对动物的伤害
5.当雇员和雇主不共处一地的时候,管理工作就必须适应这种情况,要使每一个人学会把自己训练成为独当一面的生产能手。新的反馈机制必将形成、发展,老板和工人应能确定所做的工作质量了。这段话主要说明。
A.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B.在生产当中,老板与工人之间的新的反馈机制的作用
C.老板与工人之间的关系
D.新的反馈机制如何起作用
【答案解析】
1.D。解析:采用排除法,选项A.用”精打细算“不符合片段所讲内容,因为47%比例还在精打细算不能说淡化;选项B,中国人也还没有全部“打碎”储蓄罐,选项C,“推后消费”文中没有提及,只有选项D从整体水平,宏观表达了表达一种趋势,变化。
2.A。解析:材料尾句点出了寓意。人生的痛苦就像盐,是一定的,而体验到的痛苦取决于它所盛放的容器的大小。大师是在以容器的大小比喻人心胸的容量,说明只有心胸足够豁达,面对痛苦时才能坦然应对。所以当你痛苦时,要开阔自己的心胸。
3.D。解析:阅读各句可知,③句是对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介绍,适合放于段首。⑤句以“然而”开头,阐述的是“低碳不等于贫困”、“低碳经济的目标是低碳高增长”,故可推断⑤句之前应是介绍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①句符合;⑤句之后应继续介绍低碳经济如何实现。
4.B。解析:主旨概括题。文段前四句话描写了人类研究和使用化学用品的情况,最后一句转折,用“仅仅”二字表达了这种行为的得不偿失。因此B选项正确。A项观点错误,文字并没有对人类研究化学药品的行为表示否定;文中作者针对的问题是使用化学药品杀虫除草是否合理的问题,而不是具体该如何使用化学药品的问题,因此C选项无法从文中推出;使用化学药品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只是本段文字描写的一个方面,并非主旨。
5.B。解析:片段主要是围绕雇员和雇工的关系展开的,“新的反馈机制必将形成﹑发展,老板和工人就能确定所做工作的质量了。”说明了该题应选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