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练习:刑法、宪法、行政法、民法
试题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 )。A: 一般主体 B: 国家工作人员
C: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 D: 国家机关
答案: C
试题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C
试题3: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攻击、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
A: 故意伤害 B: 过失伤害
C: 正当防卫 D: 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答案: D
试题4: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 )年。
A: 五 B: 十
C: 十五 D: 二十
答案: B
试题5:《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 )。
A: 5日 B: 10日
C: 15日 D: 20日
答案: B
试题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故意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判处()。
A: 徇私舞弊罪 B: 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C: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 D: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
答案: C
试题7: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违背法律授权的宗旨,超越职权范围或者违反职权行使的程序,从而导致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应判处:( )。
A: 玩忽职守罪 B: 滥用职权罪
C: 拘私枉法罪 D: 徇私舞弊罪
答案: B
试题8:个人或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以财物、或者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行为,应判为( )。
A: 行贿罪 B: 向单位行贿罪
C: 介绍贿赂罪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答案: B
试题9: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将应当上交国家的罚没财物或者其他国有资产,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判为()。
A: 贪污罪 B: 挪用公款罪
C: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D: 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罪
答案: D
试题10: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期限为( )。
A: 五年 B: 十年
C: 十五年 D: 二十年
答案: B
试题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议事的原则是( )。
A: 民主集中制 B: 下级服从上级
C: 民主协商 D: 言论负责
答案: C
试题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
A: 少数服从多数 B: 集体行使职权
C: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 平等原则
答案: C
试题3:我国现行宪法的实施保障之一是,宪法规定( )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 各民主党派
答案: C
试题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应由( )。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持 B: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C: 国家主席主持 D: 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主持
答案: A
试题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劳动是公民的( )。
A: 权利 B: 义务
C: 权利和义务 D: 职责
答案: C
试题6:最高人民法院是国家的( )。
A: 最高审判机关 B: 专门审判机关
C: 最高司法机关 D: 特别审判机关
答案: A
试题7:上级人民法院( )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 领导 B: 监督
C: 组织 D: 管理
答案: B
试题8:我国现行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
A: 自治区、自治州、民族乡 B: 自治区、自治县、民族乡
C: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D: 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
答案: C
试题9:现行宪法规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向( )负责。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中共中央 D: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答案: D
试题10: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人员中,应当有适当名额的( )。
A: 华侨代表 B: 妇女代表
C: 军队代表 D: 少数民族代表
答案: D
试题11:中央军事委员会的领导体制是( )。
A: 集体负责制 B: 双重从属制
C: 主席负责制 D: 合议制
答案: C
试题12:宪法规定,公民在( )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A: 有病 B: 年老
C: 丧失劳动能力 D: 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
答案: D
试题13: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调整( )。
A: 国家民族关系 B: 国家局部之间的关系
C: 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D: 国家阶级之间的关系
答案: C
试题14:新中国成立后,从( )起宪法以根本法形式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组织形式。
A: 1954年 B: 1975年
C: 1978年 D: 1982年
答案: A
试题15: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 社会主义制度 B: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民主集中制
答案: C
试题16: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 )。
A: 人民代表大会 B: 人民代表大会制
C: 民主集中制 D: 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B
试题17: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属于( )。
A: 民族区域自治 B: 单一制
C: 联邦制 D: 邦联制
答案: B
试题18:宪法规定,社会主义( )神圣不可侵犯。
A: 全民所有制经济 B: 公共财产
C: 集体所有制经济 D: 计划经济
答案: B
试题19: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 )行使。
A: 国家主席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C: 国家主席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 D: 国家主席与国务院总理共同
答案: C
试题20: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 )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A: 国防部 B: 国家主席
C: 国务院 D: 中央军事委员会
答案: D
试题1:行政处罚只能( )。
A: 对有行政隶属关系的人实施 B: 由公安机关执行
C: 处罚公务员或公民个人,而不能处罚单位或组织 D: 是国家特定行政机关对违反行政法的个人或组织依法采取的惩戒措施
答案: D
试题2:治安行政案件的审级适用( )。
A: 二审终审 B: 一审终审
C: 一审一复核 D: 一审二复核
答案: A
试题3:下列行政强制措施当中,( )属于间接执行性强制措施。
A: 查封、扣押 B: 强制收购
C: 限价出售 D: 代执行
答案: D
试题4:行政机关向相对方收取公路养路费、港口建设费的行为在性质上属于( )。
A: 行政处罚 B: 行政征购
C: 行政征收 D: 行政征用
答案: C
试题5: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即( )。
A: 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B: 依职权的行政行为与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C: 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D: 授权的行政行为与委托的行政行为
答案: A
试题6:《行政处罚法》规定,行政处罚通常由( )的行政主体管辖。
A: 违法行为人住所地 B: 违法行为人经常居住地
C: 违法行为损害发生地 D: 违法行为发生地
答案: D
试题7:( )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A: 法律 B: 地方性法规
C: 行政法规 D: 国务院部委规章
答案: C
试题8: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 )。
A: 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 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
C: 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 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
答案: B
试题9: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 )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A: 具体行政行为 B: 抽象行政行为
C: 行政处分行为 D: 民事侵权行为
答案: A
试题10:下列组织中属于国家行政机关的是( )。
A: 全国人大 B: 各级人民政府
C: 法院 D: 社会团体
答案: B
试题11:下述社会关系中属行政法调整范围的是( )。
A: 各社会组织内部的管理关系 B: 行政机关缔结买卖合同而形成的关系
C: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使某一行政管理权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D: 行政机关与相对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民事关系
答案: C
试题12: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的监督不包括( )。
A: 政治监督 B: 法律监督
C: 对行政立法、执法、司法活动的监督 D: 市场监督
答案: D
试题13:吊销违法者的经营许可证是( )。
A: 执行罚 B: 行政处罚
C: 行政处分 D: 行政强制执行
答案: B
试题14:对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起诉,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属于( )。
A: 指定管辖 B: 特殊地域管辖
C: 协议管辖 D: 合并管辖
答案: B
试题15:在行政复议中,因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原因耽误法定期限的,可以在障碍消除后的( )日内提出申请延长期限。
A: 10 B: 15
C: D: 30
答案: A
试题16:在第二审程序中,有权提起上诉的是第一审程序中的( )。
A: 共同诉讼人 B: 人民检察院
C: 第三人 D: 当事人
答案: D
试题17:行政诉讼参加人不包括( )。
A: 原告 B: 被告
C: 证人 D: 第三人
答案: C
试题18:对妨碍行政诉讼的拘留决定不服可以( )。
A: 起诉 B: 上诉
C: 申请复议 D: 申诉
答案: D
试题19:原告在行政诉讼中的义务有( )。
A: 举证 B: 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C: 监督审判活动 D: 收集证据
答案: B
试题20: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 )。
A: 提起诉讼 B: 抗诉
C: 参与诉讼 D: 上诉
答案: B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