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7-26 13:04:53

申论备考一点通之概括题就是从材料里抄答案吗?

申论是公务员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中政教育网发现,很多考生面对申论的备考可谓是"毫无头绪".不少考生认为:申论不需要备考,到时候只要在给的资料里面抄就行了!更有的考生会问"为什么我找到了答案要点,就是得不高分?"诸如此类的困惑绝非偶尔也并非少数.那么,如何有效备考申论可谓是千万考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概括题就是从材料里抄答案吗?"真的这么简单吗?在此,中政教育网针对性为考生归纳总结,关于申论概括题如何利用有限时间,快速提升分数.
      申论科目的各个题型中,概括类题目是基础,主要考察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运用一定的经验和方法对材料进行阅读,准确理解材料的字词、句段、结构,从而能够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揭示的问题等.近年来,概括类题目的作答,不仅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找要点,更重要的是对要点的合理分类.
      众所周知,概括题是申论考试的需考题目,且一般在第一道题中就出现,从中可见其重要性.这类题目相对于其他类型的题目难度不大,其实,在题干中,归纳概括类试题一般都会附有这样的明确要求:"紧扣给定资料,全面,有条理",或"内容全面,观点明确,条理清楚,语言准确"."全面、准确、客观、简洁",这些无疑都是归纳概括类试题最明确、最基本的一些要求.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项更为根本的要求,却往往因为它的"低调",而很容易在作答中被忽略掉,这就是——归纳概括的高度.这也是很多考生得不了高分的原因所在.
      之所以说高度是概括类试题的一项根本要求,其依据来源于"概括"的本质.简单说来,"概括"就是要提炼出材料的共同特质,而后按照一定的概括角度和字数要求,提纲挈领地表达出材料的精髓.从思维的角度说,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较低层次的认识上升到较高层次的认识的过程.而这个上升的过程,则正体现出了高度所在.另外,说它"低调",是因为就题面要求来说,它仅仅是通过题目中"请概述"、"请概括"这样的文字暗示和传达出来的,没有其它要求那般的明确、直白.
      由浅入深,揭示本质
      《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有多方面的原因.请依据"给定资料1"分别进行概括.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1中"渤海沿岸有分属在三省一市的13个城市,渔、盐、农、航运、石油、旅游、工业等众多行业在渤海进行经济开发活动,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显然可归为《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一条诱因.有一学员这样回答:"海洋、环保、农业、交通等政府管理的不管治理,管治理的管不了排污."很显然,这个学员找到了得分要点,但是这样的答案却很难得高分,其表达过于具体,同时也暴露了该学员的概括能力还停留在复述的阶段,语言缺乏需要的提炼和加工,未把问题的本质挖掘出来.
      如果概括有"高度"则概括为:"各管理部门职能条块分割,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难以形成合力."这种表达相对于前者,则发生了质的飞跃.把"职能分割"、"缺少协调机制"这类深层的问题都一一剖析了出来,彰显了答题者深刻的理性思维和高度的概括能力.如果说A说法是"站在平地上"的话,那么B说法就如同"站在山峰上"了.所以,这个就比较容易得高分.
      提升层次,拔高结论
      根据"给定资料1",简要回答下面两题.(20分)1.H总经理采取停水36天的举措,形成强烈的社会舆论.这种舆论的实质是什么?
      作答中,如果直接叙述:"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供水企业不能以追求利润为唯一目的,但无偿使用水资源却造成了供水企业的亏损,只有在合理范围内的有偿使用才能保证供水行业的良性发展."似乎无可厚非.但是在看过下面这个答案后,相信优劣高下就一目了然了.
      "舆论的本质是协调公共事业的公益性与商品性之间的矛盾."相比于前者可谓是画龙点睛,一语道破天机,简明直截地言及要害,使读者第一眼就能对问题涉及的实质有一个整体的、直观的了解.随后再进行一些需要的充实和完善,则高分非它莫属了.也就是把层次由一些琐碎的表象提升到了层次,结论定的高且准.
      直接归纳,呈现要点
      在各个材料段落大意呈现明晰类别时,一般直接总结归纳段落大意作为要点呈现,同类合并,异类罗列.信息相同的内容合并,不同的内容罗列,此过程要注意语言的精炼.
      经过以上实例的分析,相信大家自然而然领悟到:概括题并非就是从材料里抄答案这么简单!从以上剖析来看,若想在概括题上抢占优势,还需要考生站在一定"高度"来看待.若想概括的有高度,缺少深厚的知识底蕴,缺少对社会生活敏锐的洞察力,缺少需要的总结归纳训练,是很难达到那种深入浅出的境界的.所以,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中政教育网提醒大家要尽量多读一些评析时政热点的文章和书籍,看看他人是怎么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自己深刻见解的.此外,在日常的练习中,也应有意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不断总结剖析问题本质的方法,积累高度概括的经验.
      中政教育网提醒考生:公务员考试归根结底还是工作能力的考查,能不能站在国家和政府的高度去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也许正是这类试题所测查的初衷所在.站得高方能看的远,愿以上的剖析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在考试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切勿简单错误的"从材料里抄答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备考一点通之概括题就是从材料里抄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