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唯物辩证法三大考点及真题实战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考点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联系
1.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世界的普遍联系是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内在体现。
例: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直接联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间接联系;
唇亡齿寒——内部联系、外部联系;
时势造英雄——必然联系、偶然联系。
整体和部分
(2)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离不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最优目标。②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例:“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滴水不能行舟,独木不能成林”——整体统率部分;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部分制约整体;
“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2.世界的永恒发展
发展
发展是揭示事物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发展是具有前进性质的运动,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新旧事物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真题实战〉〉〉
1.(单选)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光获得满意的收视率,还引发了美食连锁效应,带旺了美食图书、烹饪器具、土特产等相关销售。这体现的哲理是()。
A. 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
B.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解析D。纪录片的热映带动美食图书、烹饪器具、土特产等周边销售,反映了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哲理。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2.(单选) 近年来,某旅游城市的部分公园免费向社会开放,公园门票收入锐减,旅游总收入却大大增加,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B.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 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的关系
解析B。公园免费向社会开放,门票收入锐减,但门票收入仅是旅游总收入的一部分,而此项措施却带动了旅游产业整体总收入的大大增加,体现的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考点2: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辩证关系方法论意义示例
质量互变规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1)坚持适度原则;
(2)重视量的积累;
(3)不失时机地促成事物的飞跃“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循序渐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的同一性
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
和特殊性
主要矛盾与
次要矛盾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②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没有脱离斗争性的同一性;没有脱离同一性的斗争性,即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矛盾的斗争性促使矛盾双方力量消长、转化,推动事物量变、质变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即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规定和影响次要矛盾,次要矛盾处理得好,有利于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2)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即既要看到矛盾同一的一面,又要看到矛盾对立的一面;“重点论”即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3)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4)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哄而起”等错误的做法(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同一性;
(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物极必反”——对立统一;
(3)“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矛盾的特殊性;
(4)“擒贼先擒王”,“打蛇打七寸”——重点论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过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和总趋势(1)坚持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反对循环论和形而上学;
(2)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遇到的问题“冰—水—汽”;“团结—批评—团结”;“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自发的结合→近代唯物论辩证法的分裂→现代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自觉结合”
真题实战〉〉〉
1.(单选) 我国延迟退休政策将采取小步走、渐进式,并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退休年龄现状和诉求,让相关群体有必要的准备期。这体现的哲理是()。
A. 客观规律限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B. 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C. 事物由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不断往复,无限循环
D. 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解析B。从题中“小步走、渐进式”“必要的准备期”可以看出,这反映的是量的积累的问题,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2.(单选)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A. 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 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 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 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解析C。否定之否定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从表现形式上看,呈现的是一种螺旋式上升或者波浪式前进的状态。选项C正确。
3.(单选) 下列关于习近平同志用典语句反映出的哲学原理,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 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B. 天下之理,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
C. 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
D.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解析C。A项,“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项,“有张必有翕,有强必有弱,有兴必有废,有与必有取”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对立统一; C项,“耳闻不如目见,目见不如足践”强调实践的作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学道理;D项,“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强调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A、B、D三项都反映了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的相关哲学原理。故本题选C。
4.(单选) 人类在太空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天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 ①②B. ②③
C. ①④D. ③④
解析D。太空活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造成的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危害,这体现了矛盾具有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哲学道理,③④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矛盾双方的融合以及分离的趋势,①②与题干不符,均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3:唯物辩证法的五大基本范畴
因果联系
1、原因和结果——揭示事物前后相继、彼此制约的关系
一种现象引起另一种现象或者一个过程引发另一个过程,这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就是因果联系。因果联系有时间顺序的联系,总是原因在前结果在后,但并非任何前后相继的现象都存在因果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的因得到“立”的果,“不预”的因得到“废”的果)
地球公转与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和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公转、自转是因,产生四季和昼夜是果)
必然与偶然
2、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灭亡的确定趋势和不确定趋势之间的关系
必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性质或趋势,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是指在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的性质和趋势,对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起着促进或延缓的作用。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偶然性背后都隐藏着必然性,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例:“时势造英雄”。(任何一个历史人物的产生都是时代造就的,是时代的必然,而某一具体人物来充当这一历史角色,则是偶然性的)
特别注意
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偶然事件上。
现象与本质
3、本质和现象——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之间的关系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在联系。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现象的根据,决定现象,本质总要通过现象来表现;现象总是表现着本质,没有不表现本质的现象。一切事物都是现象和本质的辩证统一。
例:“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热闹”和“门道”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听其言,观其行,知其心”。(“言”“行”为现象,“心”为本质,即通过现象来认识本质)
闪电(现象)的本质是云层中的正电和负电相遇而发生的猛烈的放电过程。
可能与现实
4、可能性和现实性——揭示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相互关系
可能性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潜在的东西,是包含在事物中并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是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
形式与内容
5、内容和形式——揭示事物的内在要素与这些要素的结构、表现方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诸要素相互结合的结构和表现的方式。内容和形式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事物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
例:东施效颦。(东施学到的只是西施的“形式”,并未学到“内容”)
真题实战〉〉〉
(单选)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体现出来的。”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转化的过程
B. 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必然性背后隐藏着偶然性
C. 偶然性通过必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D.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自己并为自己的发展开辟道路
解析D。A 项与本题无关。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因此B、C两项说法错误,D项正确。
公共基础知识考题日趋多样化和灵活。考生们对如何快速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知识点、有效提高考试成绩非常关注!华图教育网从考生备考角度出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帮助考生快速突破记忆瓶颈,获取考试高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