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热点:家长“监听老师”折射信任缺失
上海浦东新区一小学老师发现,学生还没放学,自己上课说的话就进了家长朋友圈。幕后“玄机”是家长给孩子戴了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这让教师感觉头上有把悬着的利剑。律师称,教师的隐私被侵犯。 记者调查发现,类似“难搞家长”现象在上海市中小学教育界并不鲜见。(12月12日《现代快报》)家长给孩子使用具有远程监控功能的手表,其初衷是为了掌握孩子行踪,保护孩子的人身安全,本无可非议。然而,一些家长恣意扩大了监控手表的使用范围,让孩子将监控手表带进了课堂,在监听孩子上课的同时,也监听了老师讲课,可谓是“一箭双雕”。问题是,家长“监听老师”,产生了诸多负作用。
首先,家长“监听老师”,侵犯了老师的隐私权,是显而易见的。试想,老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通过学生的监控手表,一五一时地出现在家长的手机上,老师还有什么隐私可言?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将“监听成果”,在家长和朋友圈中广为传播,等于将老师的隐私公布于众了。再者,监控手表也对班上所有学生的隐私均造成了侵害。特别是,一旦孩子将监控手表带进了厕所等私密场所,对他人隐私构成的侵犯,将更为可怕。
然而,家长“监听老师”,伤及的不仅是个人隐私,还有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信用关系。众所周知,相互尊重和信任,是老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一方面,家长应充分信任老师的教学方式,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不能无故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老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但一些老师和家长很难做到上述两点,往往出现家长抱怨教师不尽力、教师抱怨家长不配合的现象。至于有的家长“监听老师”,更是加剧了老师与家长之间的隔阂甚至对立,对双方造成不利影响。
因此,家长“监听老师”,值得双方反思。首先,尊重教师,家长是与老师沟通的前提,是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的关键。家长对老师的尊敬是对文化的渴望和敬畏;而对老师的态度,反映出家长的教育观、文化观、价值观。同时,老师要放下“教育权威”的架子,经常向家长征求意见,虚心听取他们的批评和建议,以改进自己的工作。这样做,也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维护教师的威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