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职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练习题(33)
1.安徽省“861”行动计划中的“6”是()。A.六大城市经济区域
B.六大重点产业基地
C.六大基础工程
D.六所重点高等院校
2.下列关于二十四节气说法错误的是()。
A.雨水、谷雨反映降水现象
B.立春、春分反映季节变化
C.惊蛰、清明反映自然物候现象
D.小满、芒种与农作物成熟和收成相关
3.下列做法符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是( )。
A.甲县规定,乡镇的政府信息统一由县政府负责公开
B.乙省不允许本省内各级行政机关提供政府信息时收取任何费用
C.丙区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或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
D.丁市政府在市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备,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4.公务员本人申请并经批准可以自愿提前退休的条件不包括()。
A.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B.部分丧失工作能力的
C.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D.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5.“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描写的花是()。
A.牡丹
B.玫瑰
C.桂花
D.梅花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861” 行动计划,是指围绕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起步阶段建设八大重点产业基地和六大基础工程的任务,在2004年至2007年实施一批支撑性、牵动性较强的重大项目,以带动安徽省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安徽省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整体水平,增强安徽省经济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实现到200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以上的战略目标。“8”指“八大重点产业基地”。“6”指“六大基础工程”。故正确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文常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惊蛰指的是天开始打雷,冬眠动物复苏,预示春天回归;清明表明气候温暖,天气清和明朗。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故正确答案为B。
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反映我国一定地区(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代表)一年中的自然现象与农事季节特征的二十四个节候。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问世的《淮南子·天文训》,则完整地记录了全部“二十四节气”。
http://z0371jjia.jingjia.org/uploadfile/2017/0706/20170706102759248.png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①反映季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②反映太阳高度
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其中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白昼时间最长;冬至日太阳高度
角最小,白昼时间最短;春分、秋分白昼、夜晚时间各半
③反映寒热程度: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④反映降水现象:雨水、谷雨、小雪、大雪
⑤反映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白露、寒露、霜降
⑥反映作物的成熟、收成情况:小满、芒种
⑦反映自然物候现象:惊蛰、清明
3.答案:D
解析: A选项的说法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7条规定,“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乡、镇政府制作的政府信息应由其本身负责公开,不得由上级政府统一公开
B选项的说法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27条规定,行政机关提供政府信息,不得收取其他费用,但“检索、复制、邮寄等成本费用”除外。可见必要的成本费用是合法的
C选项的说法错误:《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9条规定,“行政机关应当编制、公布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并及时更新”。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二者都必须公开,而非选择其一进行公开
D选项的说法正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6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国家档案馆、公共图书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4.答案:B
解析:《公务员法》第八十八条规定:
“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
(一)工作年限满三十年的;
(二)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五年,且工作年限满二十年的;
(三)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
故正确答案为B。
5.答案:D
解析:本诗出自北宋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从诗中的“众芳摇落”也应该推断出描写的是梅花。故正确答案为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