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4:43:39

2015公务员行测模块之言语理解(12.3)

1.在大西北我曾拣回一枚戈壁石,它红白相问的石纹如涌动的江潮。记得那天就是这石纹吸引了我,从此我们没再分离。多少夜我与它默默对视,静谧中总听见一个声音在呼喊我。那声音苍凉而______,那声音______而神秘,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远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心湖里便又涨潮似的涌动一层情思。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悠久 古老 B.低沉 遥远
    C.深长 真实 D.清晰 宁静
    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同时也______着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______,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权钱交易等现象。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寄生 滋长 B.伴同 产生
    C.伴随 膨胀 D.伴生 膨胀
    3.不花政府一分钱,并不______着政府就可以放任不管;自己有没有在其中起到______的作用,还是只站在企业的收益和自己的政绩上考虑问题,这都需要厘清。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意味 推波助澜 B.表示 煽风点火
    C.表明 姑息养奸 D.代表 放任自流
    4.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顾不得许多了,要“真话直说”,他抨击美协体制的弊端,提出了“以奖代养”;他揭示当前美术院校的许多______的做法,这都是他经多年的实践和思考的______,真诚忠告。但是他的真话又激起了一些既得利益者们的强烈反击,他总是没有“______”的意识,坦坦白白、真真实实地做人是他的原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异想天开 金玉良言 同流合污 B.好高骛远 由衷之言 洁身自好
    C.不切实际 肺腑之言 明哲保身 D.司空见惯 谠言直声 随俗沉浮
    5.对于房价而言,调控与否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控制住印钞机和______住房保障政策,这两条做到了,房价上涨的______就能减缓。否则,一边调控,一边加大货币投放,等于是______,是不可能真正抑制住房价的。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落实 步伐 火上浇油 B.执行 势头 杯水车薪
    C.贯彻 趋势 顾此失彼 D.颁布 速度 石沉大海
    1.B[解析]“苍凉”是荒芜悲凉的意思,与其感情色彩相匹配的只有“低沉”和“深长”。第二个空白处,从后一句“那声音从不可知的地方飘来,又消散在不可知的远方。每每从沉思中醒来……”可知作者此时是一种迷茫状态,并且后面句子主要表现的是声音的神秘和缥缈不定,故填“遥远”最合适。故B项为正确答案。
    2.D[解析]本题根据感情色彩作答最为有效。根据文意,句子的语气是贬斥性的,可确定应填入的都是贬义词语,由此排除中性的B项;A项“寄生”显然搭配不当;“伴随”只表示在一起,“伴生”则指同时产生,对于现象的出现应用“伴生”,C项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3.A [解析]本题第一空四个词语含义相近,故从第二空入手进行判断。“放任自流”和前文的“放任不管”表意重复,故首先排除D项。第二空的含义应当是对“放任不管”的递进,故排除C项“姑息养奸”。文段是说政府放任甚至推动某些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而“煽风点火”比喻煽动别人闹事,与文意不符,故排除B项。本题选A。
    4.C[解析]根据文意,“他”揭示的应该是不好的现象,“司空见惯”是中性词,故排除D项。第二空的含义应该体现“真诚”,才能与后文的“真诚忠告”一致,而“金玉良言”指比喻可贵而有价值的劝告,体现不出“真诚”的含义。故排除A项。第三空“洁身自好”和“明哲保身”意义相近,但是感情色彩不同,前者是褒义词,后者带贬义。由于第三空有双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因此应选择带贬义的“明哲保身”,这样也能与前文的“顾不得许多了,要‘真话直说’”相照应。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5.A [解析]第一空由前面的“控制住”可知强调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因此排除B、D。第二空“步伐”和“趋势”均符合句意。第三空,要控制房价,调控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控制住货币的投放量(“控制住印钞机”),所以如果一边调控一边加大货币投放量,不但起不到调控的效果,还会使房价上涨的情况变得更加严重,故选择“火上浇油”。本题选A。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公务员行测模块之言语理解(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