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河北省考热点话题备考:变味的志愿服务
副主任何俊认为,志愿服务要注重服务项目的开发和创意,不能一直停留在“中国式慰问”阶段。应建立完善在网上设立志愿者注册平台,探索供需信息的发布和对接。同时,要明确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志愿者提供必要的安全、卫生、医疗、交通、通讯、误餐等保障,开展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等。大力探索委托相关部门和社会组织设立“志愿者风险基金”、“志愿者救助基金”等,支持商业机构开辟公益性的志愿者保险服务,通过社会救助和商业保险加强保障。
福建省委文明办志愿服务工作处处长谢纳新说,应完善目前我国志愿者法律体系,加强对志愿者行为的认定、考量、鼓励和支持,让志愿者在奉献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回馈和认同。建议通过相关法律,明确志愿服务活动中各方责任,支持志愿者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在人格尊严、风险预防、事故处理等方面应享有的正当权利,倡导社会资源和法律裁定对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适当倾斜。
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郭新保介绍,北京正在探索联合各部门、各系统、各领域志愿者组织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按照章程和政府授权,为各类志愿者组织开展活动和发展成员提供管理和服务协调平台,使组织体系清晰明确,保障志愿者权益。(记者 朱国亮 孟昭丽 赵琬微 王莹 孙洪磊)
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志愿服务
现代志愿服务发端于19世纪初的英国,经过漫长发展历程,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具有较完备的志愿服务体系。我国应借鉴其先进经验,加速推进志愿服务发展。
弘扬志愿精神,培育公民意识
将志愿精神的培养纳入国民教育,是发达国家培养青年公民意识的有效手段。如今,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其公民参与社会的重要桥梁,成为社会文化和生活方式,取得了社会共识。美国13岁以上的公民中,志愿者占50%左右,平均每周参加志愿服务4小时左右。法国法律规定,年满18周岁的法国男性,符合条件者都必须履行“国民志愿役”。
英美等国家拥有种类多样的项目体系,以社团化运作形成“全民自觉”的志愿服务体系。其最大的特点是,具备全方位的激励机制,对于升学、就业、晋级都有利,自觉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口比例很高。这种模式充分尊重人的自主性,让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结识朋友、学习新技能。
还有一些国家通过“半强制”方式,让年轻人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培养奉献社会的人生观。德国法律规定,任何公民在年满22周岁取得社会保障号之前,必须有一年社会服务的经历。大约1/3的德国人每月花费15小时的时间从事志愿服务工作。
与欧美国家相比,亚洲一些国家的志愿服务发端晚,政府色彩较为浓厚,组织性更强。如新加坡许多志愿者组织是由政府发起的,政府还积极对志愿者进行奖励,颁发公共服务奖状、公共服务勋章等,成为公民珍视的荣誉。
规范化、法制化、专业化
海外志愿服务逐渐步入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管理经验。一些国家和地区意识到志愿服务立法在促进志愿服务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美国早在1973年就制定了《志愿服务法》;日本于1998年通过了《特定非营利活动促进法》;加拿大于2001年颁布了《志愿工作法》等。
在日常管理方面,由枢纽型组织统筹协调,是各个国家和地区推展志愿服务的通行做法。美国设立了自由服务军团,英国设立了志愿服务部,加拿大设立了国家志愿者服务中心来推动志愿服务的发展。在西班牙,则由内阁统筹整合劳动、环保、教育、文化、体育、内政和卫生等部门,一起推动志愿服务工作。
在激励机制方面,与公民的成长和就业挂钩。德国规定,企业在录用员工的时候,要优先录用参加志愿服务时间长的学生,否则企业会受到惩罚。日本要求,在初中、高中的公民课程和道德教育课程中,要包括志愿服务教育的内容;大学及高中招生之际,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作为入学选拔的依据之一。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志愿者在发展趋势上,都经历了从帮助弱者向日常社会服务的过渡期。如香港有300多个志愿服务机构,提供了90%的小区福利服务工作,志愿组织的作用范围扩大到教育援助、卫生健康、环境保护、科学普及等诸多方面,形成了政府与民间共同推进公共福利的繁荣景象。
积极推进我国志愿体系建设
我国志愿服务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具备一定的后发优势,应借鉴海外经验,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志愿服务体系。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委员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建光认为,东方社会强调“邻里相助”、“亲友互助”等,我国应利用年轻父母们希望培养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契机,鼓励以家庭为单位广泛参与志愿服务。
北京市志愿者联合会秘书长郭新保说,应借鉴国外经验,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民众投入到志愿服务,从而建立广泛的群众基础。可在个人档案中加入“志愿服务工时”,在升学、就业、入党、提干等环节均有效,对培养公民志愿意识起到推动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魏娜等专家提出加强法治建设的必要性:“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道德水准下滑、唯利是图等情况,是各国发展的共性。为此,美国用了百余年时间构建了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我国应借鉴其法治精神尽快完善志愿服务法律环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