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河北省考面试之成功守擂 三招致胜
有很多考生的笔试成绩比较理想,稳稳的进入面试,甚至有些考生的笔试成绩已经是本职位的第一、第二名,因此有很多人觉得面试应该问题不大。殊不知,从往年的经验来看,笔试成绩高,但面试不尽如人意,最终以失败告终的例子也比比皆是,在此,希望大家能坚持到最后,成功守擂!政策理论是亮点
省考公务员面试中综合分析题比重很大占到了四分之三,其中社会现象类试题多是社会热点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这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面试题目本源都来自于社会热点事件,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了解现实社会中的热点事件和热点问题,建议考生还要学会剖析热点,吃透热点。
一方面是对政策理论的储备。考生需要提前学习一下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这对了解最基本的省情来说至关重要,只要这样才不至于在答题时出现认知上的低级错误。另外一个,就是对今年最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要做到一学、二思、三用,需要将社会热点事件加以分析,熟悉分析思路。这一点上考生可以通过看一些新闻报道和评论类节目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另一方面是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多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及一些社会流行语,如”幸福感”等,考生在平时可以多浏览人民网、新华网、政府网等网站和人民日报、参考消息等报纸。尤其是新华网有个专栏是评论,其中包括正方和反方的评论,可为考生从多角度认识问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通过及时搜集和掌握最新的社会热点,多加思考,勤加分析。这样不仅能积累答题素材,充实答题内容,还可以培养公务员式的语感,产生认识上和能力上的质变。
另外,考生在素材准备时,还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领导人语录、名言警句、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典型案例,灵活运用于答题之中。对于应急类的题目,考生也可通过阅读我国政府发布的系列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学习典型应急事件的处理方式和原则,提高自己的应急应变能力。总之,通过多读多看,培养公务员语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维,使自己在答题时有内容、有深度、有个性,不给考官模版化、套路化的感觉。
条理清晰是法宝
面试不是任由考生思维发散,答题也非可以天马行空。很多考生看完题目后,不经过思考,想都不想直接答题,这一习惯十分不好,对题目的阅读只能算是一次粗加工,而我们认为真正符合面试要求的答案则需要对其进行一次再加工,即做到”全面、准确、条理清晰”。
在作答题目时,首先会联想到很多条答案要点,因此加工第一步需要对其进行”合并同类项”,把类似的合并成一条要点。合并之后的第二步就需要对各个要点的顺序进行相应的调整,按照重要性、内外因等逻辑顺序排列,给人以主次清晰之感。第三步则是对语言进行稍加工,使之精炼、准确。
好的结构不仅能够令答案整体感强,美观大方,更重要的是,在很多题目中结构分也是考官的评分标准之一。如何打造好的答案结构?我们认为一是要抓好形式结构,二是抓好内容结构。
形式结构指的是常见的”总—分”或”总—分—总”结构。在组织答案时,不要急于把答案的各个要点全部说出,而要在前面加上一两句总结概括性的语言,我们称之为”总括句”,之后再进行详细的逐一阐述。
内容结构指的是组织答案内容时要有一定的顺序,如综合分析类试题中通常会有先”阐述成就”,再”说明问题”的结构,按照这样的顺序组织答案内容,便符合了”结构清晰”的要求。
语言风格是技巧
有些考生前一句话刚完,马上又抢着说下一句话,并在话题连接的部分插入无意义的”所以”、“而”等连接词,让自己的语言”外壳”水泄不通,难以让考官插话以作出适当的响应。例如某考生这样说:”我要说的就是这些……所以……换句话说……”此外,当考生说话时反复重复某一句话或经常补充前面的话,就会令考官厌烦。
有些考生形成一种语言习惯,经常使用绝对肯定或很不确定的词语。例如一些考生总是说:”肯定是……”“绝对是……”“当然了……”,另一些考生却老把”也许”、”可能”、”大概”、”差不多”、”还可以吧”等挂在嘴边,这两种情况都应该避免。
如果面试考生回答每一个问题都像小学生解问答题一样:”因为……所以……”,那么即使其内容再精彩,也会令考官乏味。考生需尽可能地变换句式,使用同义词或近义词等。例如”因为”就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换用成:”因此”、”由于”、”由于这个原因”、”之所以……是由于……”等。
有的考生经常便用”众所周知……”“正如每一个人了解的那样……”等话语,似乎面试考试应该加入更多人。这样的话易造成考官心中的逆反心理。尤其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虚言假语。因为虚假语言总会招致别人的反感,诚实正直才是每个考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最后,河北知满天祝广大考生取得优异成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