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国考面试素材: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热点背景】青少年是社会进步的持续动力,是一个民族最年轻和最具活力的代表,是一个国家繁荣兴盛的生命源泉。自古以来,青少年都是被社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群体。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的加剧,社会浮躁心理的升温,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也随之被影响、被忽视,从因故意杀人被判处死刑的药家鑫,到19岁的尚某因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将同学打倒在地,再到职高生朱某因好友段某因“好面子”持刀伤害自己的朋友。这一起起案件的发生,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青少年成长“烦恼”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青少年心理阴霾的“毒瘤”扩散和蔓延?
【理论深喉】
家庭教育的问题应该首先被反思。家庭是社会当中的最小单元,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从家庭开始,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经常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处理问题的家庭,常常会导致孩子也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出现青少年的犯罪行为;家长的攀比心理,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使孩子长期处在一个高压、紧张的状态之下,久而久之也会导致孩子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状态。好在现在的很多家庭已经开始关注这方面的问题,中国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并且愿意研究和探索较为科学的、理性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心态,以正确引导的方式教育孩子,使孩子的童年能够阳光、积极,使青少年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
学校教育也是目前值得关注的原因之一。学校是孩子心理成长和改变的关键环节,是孩子走向社会迈入的第一步,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和学校管理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从浙江温岭虐童案,到逐渐被社会关注的多起教师虐童事件,我们发现教师的行为对孩子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一句“你真笨”可能会让孩子从此陷入自卑的阴影,一次体罚也许会使孩子从此走向厌世的道路。学校的教育和教师的职业道德再次提上教育日程,教育部下发的关于教师师德和学校管理相关的要求,足以看出政府和社会对青少年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重视力度,教师的心理测试、教师的培训力度、学校的课程设置等多方面都开始进行科学地调整,一切以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为目的,消除学校教育不当对青少年心理产生的不良影响。
社会关注也是青少年温暖心床的动力。目前的青少年因为各种原因,有些还在学校读书,而有一些也许提早就进入社会,在青少年初步踏入社会的阶段,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很容易因为心智的不成熟而误入歧途。社会的关爱和引导能够带给青少年无限的温暖,我国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性带给孩子很多压力,社会浮躁风气会带给孩子心灵上的巨大冲击。马加爵匆匆走完了从农村孩子到大学生到杀人犯的人生历程,这其中除了学校教育的原因之外,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在一百年前的工业化进程中也出现过类似的问题,美国政府及时成立青少年心理教育和辅导的相关机构,加强了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重视力度,心理咨询组织伴随着青少年的成长,为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健康人格的形成比知识的补充更为重要,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完善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积极、正面的环境,还青少年一个如花灿烂的笑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