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数问题
从我们自打进入学校起,下课、放学、体育课,我们都会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的老师或班长组织班级的队伍,不管是围成方阵还是圆型,都会让我们从第一个开始报数,而报数最直接的目的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为了统计我们班级的学生人数,检查我们是否全员到位。那么,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在公考当中是如何体现的呢?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比如,一个班级有10个人,围成一个圈形队伍。依次报数,应该报到了10就可以停止了。那么我这时候加一个限制条件,说报到20停止,那么我们可以想到报20的人应该是这个队伍的最后的一个人报的。那么30、40、50呢?按照这个逻辑推测,其实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该队伍最后一个人报的数应该是10的倍数。到这里,我们其实可以将队伍报数的问题看做是一个周期问题。队伍的人数就是周期数,依次循环。那么就可以依据公式A÷T=N……a,计算答案了。比如说这个例子:
二十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圈,按顺时针方向一圈一圈地从1开始连续报数。如果报2和报200的是同一个人,那么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
A.26 B.25
C.24 D.22
我们可以看到,该题属于考察报数问题,那么我们在考虑该问题时,首要切入点是哪里?那就必须先考虑最后一名小朋友报的是哪个数字,我们可以通过列举法计算出最后一名报的数字是198,那么该队列的人数应该是198的公约数,那么利用带入排除法,应该选择D。
在国考中又对报数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变形,我们来看一下这道变形问题。
2014-国考-61.30个人围坐在一起轮流表演节目。他们按顺序从1到3依次不重复地报数,数到3的人出来表演节目,并且表演过的人不再参加报数,那么在仅剩一个人没表演过节目的时候,共报数多少人次?
A.87 B.117
C.57 D.77
通读全文,我们可以认定这是一道报数问题。但是设问方式却发生了改变,出题人问我们共报数是多少?乍看之下,我们无从下手,但是我们仔细想想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每次报数,只要喊到“3”的人就离开队伍。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个原理。如果该队伍有3个人,数到3的人自动离开,那么最后就剩下一个人,问报数人次有多少?我们可以举例归纳一下:
ABCABA
123(离开)123(离开)
我们可以数一下,一共报了6次数,剩下B一个人。
那么我们其实就可以这样认为———喊“3”的人,其实就意味着前面的人总计报了3次,而离开队伍的人就是一个信号标记,标记了共喊了三个人次,29个人,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表达式子:3×29=87(人次),答案就选择A。
报数的问题,在公考当中我们往往利用其周期性来解决问题。只是我们要善于发现其中的规律来解决问题。知满天祝您考试成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