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4:12:36

2015河南国考申论归纳概括专项备考:作答“三大忌”

归纳概括题作为必考题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掌握基本作答方法技巧的前提下,还应参考近年考情,避开作答“雷区”。知满天教育专家致力于为大家做好“清障扫雷”工作,现将归纳概括题型作答误区一一呈现如下。
    一忌:照搬原话,毫无提升。
    对于归纳概括题型,部分考生往往从字面理解,望文生义,认为作答归纳概括只要照抄照搬材料原话,不需任何提升总结,这一见解是不可取的。归纳概括能力本身是思考能力的体现,加之当前给定资料偏于案例化、口语化,照搬照抄更是有悖归纳概括的义理。由此,根据整体或片段材料的主题,进行一定提升是必不可少的。
    【例题】(2012副省级)“给定资料2~6”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50字。
    【分析】资料2~6分别对各行各业具体问题进行了阐述,如: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陌生人社会中互不信任;艺术品市场造假、权威鉴定造假;媒体和网络充当造谣者帮凶;个别医生不讲医德;部分教师缺少师德;领导干部忽略自身道德建设等等。
    作答时倘若仅仅将各领域问题罗列下来,显然浮于表面。该题目在提问时未阐明何种问题,此时,概括问题的实质便是隐含的必答内容。综观形形色色的问题,它们有共同的深层次问题存在,即:道德失范。因此,在总括句中将其统归为道德失范,在分要点阐释上呼应道德问题,缺一不可。
    2.(2014副省)“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
    要求:全面准确,分条归纳,不超过150字。
    【分析】资料2通篇对心理缺失的表现形式给予了具体阐述,如焦虑紧张,心理失衡,信任危机,空虚迷茫等等,未指出是何种缺失,语言较为随意口语化,因此,照搬原话往往显得不够准确规范,更易造成文不对题,没有正面回应到底缺失了什么。
    在作答时,应注意在要点中先指明缺失了何种正面积极心理,再行阐释,即:一是缺少心理放松渠道,在职人员感到心理压力大而无处宣泄;二是缺少心理平衡,人们在现实比较中心理失衡;三是缺乏安全预期,人们对变化心理准备不足;四是缺少幸福感,人们幸福指数下降、不快乐;五是缺少归属感,社会陌生感导致归属感降低;六是缺少认同和同情,社会对心理疾病存在偏见和歧视。
    二忌:脱离材料,过于拔高。
    脱离材料和照搬原文就像硬币的两面,亦需引起警惕。在有些考生心中,申论科目过于理论化抽象化,即便归纳概括题也应“上纲上线”,引经据典。这表明考生尚未理解申论考试的基本要求以及各个题型的本质区别。须知,归纳概括题的总体要点皆源自材料,材料中的“高端”关键词需提炼出来,材料中的故事案例需由表及里概括出来,呈现在答案中。适度的提升体现在总括句的提炼上,逻辑结构的掌控上,要点的准确规范上。
    【例题】(2011市地级)“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10分)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分析】资料1和资料2围绕生活化的具体例子展开,考生只需找出相关要点有条不紊罗列下来即可,唯一需注意的是对众多要点按照三大主体呈现,即打工子弟学校、公立学校、家庭教育。要点内部的阐释虽然琐碎,但不可或缺。如,打工子弟学校数量有限、条件简陋、经费紧张,考生只需照此凝练概括即可,倘若升华成“我国当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匮乏、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则有宏大空洞之嫌。
    三忌:要点混乱,缺乏条理。
    条理性是归纳概括题目的基本要求之一。考生应明确,所谓有条理,并非添上连接词或标好数字序号便符合此项要求。条理体现在深层次的逻辑结构上。总体上,一般应符合总分结构,具体内容上,应明晰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适当归类划分合并。
    【例题】(2014市地级)“给定资料3”是F市实施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的工作大事记,请据此对F市所做工作进行分类总结。(15分)
    要求:分类合理,内容全面。不超过200字。
    【分析】资料3多是案例型材料,段落繁多,要点冗杂,细看下来,达数十条之多,如若直接按顺序呈现,不仅欠缺条理意识和归纳意识,更容易使得阅卷人遗漏要点。为此,在查找要点过程中,应有目的地进行归类,合并要点,将要点按照工作内容本身进行分类书写,如构建机制、开展宣传等。
    “前车已覆,后当改辙”,提醒考生,针对归纳概括题的作答禁忌,需结合实战灵活领会,引以为戒。只有在真题、模拟题分析演练中,才能深入掌握以上作答误区的真实面貌及其变种,从而知己知彼,“克敌制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河南国考申论归纳概括专项备考:作答“三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