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公务员考试:言语考点之行文脉络
一、结构形式1、总-分
提出观点——解释说明或举例说明
2、分-总
现象或原因——提出观点或对策
3、总-分-总
提出观点——解释说明——重申观点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分-总-分
援引或背景——观点或对策——举例或解释说明或反证
5、分-分
全面概括,不可偏颇
二、速解精髓
对于前四种抓住“总”即可。文段中背景、举例、援引等多为分说。脉络分析时要优先排除。最后一种分-分,也可以称之为并列形式,要能够把文段的每一部分所述内容包含在内,不能偏颇。
【例1】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过年的历史,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文化符号,未免让人遗憾。虽然春联、福字、门神、年画以及灯笼等诸多元素,都可以视作春节的文化符号,但是这些符号是琐碎而不统一的。我们的“春节符号”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品牌性的、超越以往的东西,让人一眼见之就能想到它代表着我们的春节。
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
A.春节最能体现中国年节文化的内涵
B.春节需要统一的文化符号来代言
C.年节文化内涵需要通过符号来表达
D.春节记忆需要用“文化符号”唤醒
【答案】:B
【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前两句说中国的春节符号琐碎、不统一,点出问题。最后一句用“应该”点出对策。问题-点出对策,典型的分总形式,重点在后面的解决问题。故应该选B。
【例2】对于个体和一个国家来说,人的生存是首先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虽然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但比起解决“吃饭”问题,始终要屈居第二的。这也是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多重复走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的原因,并非看不到教训,而是谋求发展的艰巨任务使得各国不得不走捷径,优先选择煤炭这种低廉可靠、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还能促进就业的发展型能源。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A.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样重要
B. 发展中国家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先污染后治理
C. 解决温饱问题比保护环境更重要
D. 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忽略了环境保护
【答案】:B
【解析】:这也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文段前半部分说生存比环保更重要。中间部分点出“这是。。。的原因”,说明前半部分是一个原因,文段末尾继续解释原因。整个文段是分总分的结构。重点在中间“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这样就易选B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