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4:03:35

2017两会热词解读12:打好蓝天保卫战

【原文摘要】
    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力度。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努力向人民群众交出合格答卷。
    【评析】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生态环境在百姓“幸福指数”中的分量不断加重,环境美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新内涵。现阶段,不少地区重污染天气频袭,雾霾依旧是百姓的心肺之患。
    雾霾不仅危及公众身体健康,而且正悄无声息地“侵蚀”我国经济,拉低GDP点数难以估计。所以,为了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国梦”,让公众活得健康,整治雾霾,保护大气环境,我们没有任何退路,别无任何选择。
    事实上,早在2013年9月,国务院就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将通过五个渠道筹集17500亿元用于大气污染防治。近年来,各地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治理雾霾,取得一定进展,但解除“心肺之患”尚任重道远。
    [综合分析]
    2013年“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各地狠抓大气污染治理,成效初显:全国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约三成,酸雨面积下降恢复至20多年前的水平……成绩是显著的,但距老百姓期待还有差距。一些地区进入采暖期后雾霾频发,冬季空气质量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甚至还有地区频现爆表,严重影响群众健康和生产生活。
    冬季取暖问题成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和难点。以京津冀地区为例,近年来这一地区在提高城市建成区集中供热率、推进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能源替代散煤取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城市区域集中供热率低,各地水平差别较大,仍有相当比例是分散的燃煤锅炉取暖。同时,广大农村地区的散煤燃烧也是冬季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保卫蓝天的攻坚战怎么打?政府工作报告给出明确的“作战方案”——科学施策、标本兼治、铁腕治理。从加快解决燃煤污染到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从加强机动车排放管理到应对重污染天气,报告里每一项任务部署都是冲着“啃硬骨头”去的。各地应进一步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把一项项硬任务落到实处,让大气污染治理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更加有效。
    [参考对策]
    一要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完成以电代煤、以气代煤300万户以上,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加大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力度,东中部地区要分别于今明两年完成,西部地区于2020年完成。抓紧解决机制和技术问题,优先保障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有效缓解弃水、弃风、弃光状况。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
    二要全面推进污染源治理。开展重点行业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对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明确排放不达标企业最后达标时限,到期不达标的坚决依法关停。
    三要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基本淘汰黄标车,加快淘汰老旧机动车,对高排放机动车进行专项整治,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在重点区域加快推广使用国六标准燃油。
    四要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加强对雾霾形成机理研究,提高应对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重点区域联防联控范围,强化应急措施。
    五要严格环境执法和督查问责。对偷排、造假的,必须严厉打击;对执法不力、姑息纵容的,必须严肃追究;对空气质量恶化、应对不力的,必须严格问责。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全社会不懈努力,蓝天必定会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治理雾霾,人人有责,贵在行动,成在坚持。治霾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责任,政府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都得绷紧这根弦,每一位公民也需要养成更加绿色的生活方式。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就一定能打赢蓝天保卫战。
    【范文赏析】
    举法治利剑 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之而生的环境问题也逐渐越演愈烈。雾霾天气日益频繁、地表水地下水变色变味、土壤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等等,如今已经不是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是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安全健康。2015年伊始,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按日计罚、行政拘留等处罚利器的新环保法被装上了“钢牙利齿”。
    事实上,长期以来,环保部门在对环境违法现象进行执法的过程中,基本以行政执法为主,一方面时常发生阻碍执法、抗拒执法的情况,另一方面也存在对违法行为执法不严、以罚代刑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环境违法犯罪的打击。因此,法律规定的出台,是治好环境问题的第一步,更关键的是要形成法治思维,严格执法,让高悬的利剑释放威力。
    不容忽视的是,很多环境问题背后隐藏着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如果处理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害群众感情,甚至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影响政府公信力。基层环境执法人员经常受困领导和人情干扰,无法按照法律规定严格执法。当潜规则代替了法治,就会降低法律的威慑力。依法治国就是要破除各种潜规则,杜绝法外开恩,逐步改变社会上遇事不找法的现象,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容情、法不阿贵。
    “兵器”在手,要用好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正如李克强所说,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因此我们要利用《新环保法》出台的契机,形成法治思维,加大环保执法的力度,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
    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可见,要改变环保执法现状,一方面要健全完善行政执法体系,明确执法内容、执法手段和执法权限,完善执法配套措施。环保执法部门需坚持严格执法,不心软,不手软,确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强化环保执法队伍建设,创建一支敢作敢为的高素质执法队伍,维护新环保法等法律法规的权威。另一方面,每一个社会公众要牢固树立环保守法意识,时刻绷紧环保这根弦,改变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环保不守法的常态,真正从思想上筑牢环保防线。
    在全国上下提倡建设美丽中国的当下,我们要更加清醒的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用法治思维,举起“法治”的利剑打响碧水蓝天保卫战,与一切污染环境、破坏生态者说决战到底,严格环境执法,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最终实现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土更净,城乡更美的美丽中国梦。
    【关注理由】
    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报告时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今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排放量要分别下降3%,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明显下降。“蓝天保卫战”这一新词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还人民群众一个青山绿水、蓝天白云的环境,不仅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更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讲,生态环境主题曾多次出现在各省考的考题中,但是至今政府仍然如此重视,一方面是契合国家的大政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发展理念而带来的生态破坏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如当前最受关注的全国性大范围雾霾现象等,使政府再次重提蓝天保卫战这一概念,因此关于大气环境治理这一热点,很有可能再次成为申论考题,值得持续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两会热词解读12:打好蓝天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