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4:02:02

2017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综合分析题解题思路

综合分析题是山东公务员考试科目之一申论中相对比较难的题型,要求考生凭借自己的知识储备、实践经验以及对给定资料的理解,就材料中提到的问题、现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合理引申,为最终解决生活、工作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许多考生面对这种题目往往感到无法下手,下面山东知满天教育就系统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综合分析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
    一.设问方式
    综合分析题一般要求考生就问题或现象进行解释、评价或对其原因、影响等进行分析,具体来看有以下几种常见设问方式。
    (1)给定资料谈到……(观点、现象等),请结合材料谈谈对这一观点的见解/分析这一观点/对观点进行评述。
    (2)根据给定资料,分析说明……出现/产生的主要原因。
    (3)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词语/句子/概念)的理解。
    二.题型分类
    根据设问方式的不同,综合分析题又可以细分为观点、现象分析题、原因分析题和词句、概念解释题等多种小题型,下面就针对具体题型为大家做详细介绍。
    (1)观点、现象分析题
    这类题主要针对材料中出现的社会现象、事件、措施或观点,让考生对此进行评论并作出结论,当设问中出现“评论”、“评点”、“评价”、“评述”等关键词,一般来说就是观点、现象分析题。评论的对象包括两种:一种是针对某一个观点和现象进行评论,另一种是针对不同的观点活做法进行评论。
    对于这类题型,一般可以通过三步走的方式来作答。
    第一步,概述对象、亮明观点。由于是对观点或现象进行评论,作答的首步就要概述评论对象,让阅卷人直接明了的我们评论的对象是什么,接着马上亮明观点或叫破题表态,即这一观点或现象是正确的(支持的),还是错误的(反对的)。
    第二步,展开分析。对于正面的观点和现象,可以分析其意义和作用;对于反面的观点和现象,可以分析其问题、原因以及危害等。注意分析时应从多主体、多角度、多领域进行多层次分析。
    第三步,总结提升,给出评价或对策。最后要对观点、现象或者做法进行统筹,吸取积极的、正面的经验和做法,对于消极的,片面的观点和做法,及给出自己的结论或对策。
    (2)原因分析题
    原因分析题是注重对某一现象、事件、问题背后的本源、根源的分析,体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哲学原理。分析原因时同样要做到多主体、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
    多主体包含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企业(创新、管理、责任)、社会组织和个人。
    多角度包含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内因与外因;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等。
    多层次包含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体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到位等体制层面原因;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资金不足、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等经济层面原因;技术落后、研发力量不足、硬件设施陈旧等科技层面原因;思想陈旧、观点落后、认识偏差、人员素质不高等人事层面原因;组织机构僵化、缺乏管理技术等管理层面原因。
    考生做这一类题目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解答:
    首先,明确题目的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逐一寻找原因的出处。带着问题找原因,解题也就有了方向和目的,不再迷茫和困惑了。
    其次,定位与题干中某一特定问题有关的语段,用笔勾画出原因。一般而言,原因表述有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表示原因的语句都是显得消极的、否定的语气,如:“缺乏有效机制,监管不严,法规不健全,投入不足,认识上存在误区等”,但有时也要进行归纳和概括,一边阅读一边做好总结标注。
    最后,归纳原因,按照不同的主体、角度、层面有条理性地进行归纳概括。
   

    (3)词句、概念解释题
    词句理解题实际上就是要求考生解释清楚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的意思,目标就是让别人能得到想得到的信息,从而充分理解你所解释的词句。简单来说,就是读了你的答案,就能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因此,考生在答题前一定要明确答题的目的,根据这个目的来行文,不要想到一句就写一句。
    解释词语题型是要求考生对材料中某一个词进行理解或直接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现。对于这类题,解题思路就是从词语自身的意思出发,去寻找与其相关的信息,即由内涵到外延。然后结合材料尽量将所有与之相关的信息在规定字数范围内整合到一起。
    理解句子题型是要求考生对材料中的某一个句子进行理解。回答这种题,首先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看看在句子主干中有哪一部分是没有说清楚的,对其加以补充、说明、解释,然后依据字数的限制补充信息。
    三.技能提升
    综合分析类题目最常出现的作答要求为:条理清晰、观点明确、分析合理。这三点是作答综合分析类试题过程中贯彻始终的要求,对作答题目具有指导性意义。其中,观点明确是在作答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观点明确,就是说支持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在答案中鲜明地表达出来,不能模棱两可。
    常见的观点不明确的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对问题的评价缺乏明确观点;二是对问题的性质、主要表现形式、成因、影响、后果和解决的必要性等缺乏明确概括,80%的考生均是用罗列问题的形式来代替对问题的定性,以问题的具体表现代替对问题的归纳;三是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危害、后果以及为什么要解决问题等,没有作出明确认识和清楚表述。
    考生在阅读给定资料时,要针对具体问题,有目的地去思考。申论考试的给定资料主题一致,方向一致,在阅读材料时首先要明确出题人的意图,答案要立足于给定材料,这是我们作答申论任何题型的基本旋律,不能跑调离调。尤其面对争议型材料时,更不能片面地考虑问题。
    这就要求考生在日常生活中要理解掌握政治原则、时政热点、规律、政策精神等,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以人为本等。考生按照普遍适用的原则,联系试题中提出的具体问题,紧扣题意思考,灵活运用,适当发挥,那么,回答就能够符合逻辑,在方向把握上不会存在大的偏差。
    另外,考生要表明态度,说明对事物的基本看法之后,要有条理、有层次地做出阐发,阐明自己为什么持有这种态度,说明理由,提出依据。要对问题的各个方面要进行分析,如优缺点分析等,进而认清危害,辨明是非,提出解决问题、消除产生问题根源的必要性。这既是综合分析题答案的具体分析内容,也是对亮明的观点的论证过程。想了解更多关于2017年申论资料,请关注山东知满天教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年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写作:综合分析题解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