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吉林省考申论考情
“破译”吉林省考申论考情一、评分标准
吉林省申论试卷分甲级、乙级两类试卷,在题量上近两年甲级、乙级均为4道题,分值权重有所区别。比如2015年吉林申论试卷(甲级)采用四道题模式,分值权重分别为概括题20分、分析题20分、公文写作题20分、文章写作题40分;乙级试卷也采用了四道题模式,分值权重分别为概括题20分、分析题15分、对策题25分、写作题40分。为便于报考甲、乙级考试的考生准确把握评分标准,我们总结了各种题型的详细评分细则,供考生参考,一般而言:
1、概括题的评分标准大致如下:概括要点准确全面;叙述言简意赅,概括性强;有条理,逻辑清晰;文面整洁,句子顺畅,标点准确,字迹工整,无错别字;超字10%以上,酌情扣分。
2、综合分析题的评分标准大致如下:分析全面、具体、深刻、辩证;观点明确,有条理,逻辑性强;语句通畅,词汇丰富,文面整洁,字迹端正,无错别字,标点准确;超字10%以上,酌情扣分。
3、对策题的量分标准大致如下:观点明确,内容具体,有针对性;方法措施适宜,有可行性;结构完整,有层次性和条理性;句子顺畅,词汇丰富,文面整洁,标点准确,字迹工整,无错别字;超字10%以上,酌情扣分。
4、近两年,吉林省考无论甲乙级试卷中都有公文写作题型。有的不要求写成文章,分条作答即可。公文写作的量分标准大致如下:观点正确,内容具体,有针对性;措施切实可行,逻辑性强;有条理,有层次;表达流畅,文面整洁,标点准确,字迹工整,无错别字;超字10%以上,酌情扣分。另外,如若要求写成公文,以30分为例,格式大约占到5分左右。
5、文章写作部分占据申论试卷的主要分值,而且分值权重较往年有所加重,所以,对此部分的评分标准要全面把握。文章写作评分标准一般将文章化分为四个等级,每一等级设定评分范围,在确立文章等级基础上,酌情加减分。其参考标准主要如下:标题:立意深刻,集中凝练,简洁明了;观点:鲜明,具体,新颖,深刻;论据:翔实,典型,有针对性,说服力强;论证:论证深刻,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语句:句子通畅,词汇丰富;文面:整洁,字迹端正,无错别字,标点准确;超字或少字10%以上,酌情扣分。
二、命题规律
(一)理论分析
申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书面的形式模拟机关日常工作内容,测验考生是否具备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分析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能力。命题者便以此为指导思想,总结历年考试情况,在听取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题型、题量和结构,完善申论材料的选择和答卷的评分,确保申论考试的主要功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吉林省历年申论考试主题及题型
1、主题分析
申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试题会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这在吉林省考中尤为典型。可从近几年吉林省考申论作文的话题选择中看出:
年份
作文题目
话题
2011
(甲级)以“让幸福落地让文化生根”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城市建设(幸福城市、城市建设、城市文化)
(乙级)根据给定资料,结合实际,以社区居委会在社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内容,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社会管理(社区居委会)
2012
(甲级)以“增强民族自信重建节日文化”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文化(文化保护)
(乙级)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就“带薪休假”问题,自定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社会管理(带薪休假)
2013
(甲级)请你参考给定资料,结合实际,以“补齐全民健身的‘短板’需合力破题”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社会(全民健身)
(乙级)请以“被高温‘烧烤’的政府责任”为题,写一篇文章。
社会(防灾的政府责任)
2014
(甲级)请你结合实际,以“向传统文化致敬”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认识。
文化(传统文化)
(乙级)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好政策还需要真落实——从60年减负谈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社会(教育)
2015.4
(甲级)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题,写一篇观点明确,视野开阔,认识深刻的议论文。
文化(街头文化)
(乙级)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公共安全管理的智与情”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社会(公共安全管理)
2015.9
(甲级)以“助人为乐”为主,写一篇议论文。
社会
(乙级)从给定资料出发,结合实际,以“改变,也是一种竞争力!”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文化(网络文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些话题都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具有很强的可谈性、可论性,考生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应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多加关注,养成深入思考、全面分析问题的好习惯。
2、题目设计分析
年份
题量
题型及分值
2011
(甲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20分)
3、对策(25分)
4、作文(35分)
(乙级)3
1、分析(30分)
2、对策(30分)
3、作文(40分)
2012
(甲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15分)
3、公文(25分)
4、作文(40分)
(乙级)3
1、概括(20分)
2、分析(15分)
3、对策(25分)
4、作文(40分)
2013
(甲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15分)
3、对策(25分)
4、作文(40分)
(乙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20分)
3、公文(25分)
4、作文(35分)
2014
(甲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15分)
3、对策(25分)
4、作文(40分)
(乙级)4
1、概括(25分)
2、分析(15分)
3、公文(20分)
4、作文(40分)
2015.4
(甲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20分)
3、公文(20分)
4、作文(40分)
(乙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15分)
3、对策(25分)
4、作文(40分)
2015.9
(甲级)4
1、概括(20分)
2、分析(15分)
3、公文(25分)
4、作文(40分)
(乙级)4
1、概括(25分)
2、启示(15分)
3、公文(25分)
4、作文(35分)
(1)题目数量变中趋稳
2010年可以说是吉林省省考申论考试的一个分水岭,在题目数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2008年以前吉林省省考申论考试一直为两道到三道试题,2008年吉林省省考申论甲级试卷改为五道题,乙级试卷改为四道题。2009年吉林省省考申论考试为四道题。自2010年以来题量大体稳定下来,2011年甲级为四道题,乙级都为三道题,2012年到2015年甲乙级均为四道题。
(2)题型越来越丰富,测试方式越来越灵活
2010以前由于受题目数量的限制,题型比较单一,考查能力覆盖面比较窄。2010年以后考试题型越来越丰富,能够完全覆盖考纲规定的考查考生把握现象、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和文字表达能力。
吉林省省考申论测试既考查了普通文体的写作能力,也考查了公文写作能力,测试形式非常灵活、实用。
(3)题目设计贴近公务员工作实际
吉林省省考申论考试在坚持考查能力素质的思想指导下,出题角度更加灵活,更加注重针对性,更接近公务员的实际工作。例如,2010年甲级申论试卷第三题则借鉴国考卷模式,要求写一份检查提纲,考查考生的贯彻执行能力。2011年甲级第三题设定考生为某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就如何保护城市文化记忆提出具体建议。2012年乙级第三题假定考生为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请就如何避免再次失守提出解决办法。2013年甲级第三题假定考生为某市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请针对当前中小学生体质连年下降问题,结合给定资料6-8,提出提升本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供领导参考。2015年上半年甲级第三题设定考生是该就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为保障招聘会安全举行,你认为应重点关注哪些环节?请你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4)写作论证题均限定角度或题目,切入角度具有针对性、微观性和前瞻性
通过观察2006~2015年吉林省省考申论试题的最后一题,即文章写作题,可以发现,吉林省省考申论考试的文章写作题从均限定了主题或题目。这就更能体现申论测试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这一特点。同时,整个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公务员考试命题不仅会与这种发展趋势相适应,而且还会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
(5)题目考查能力越来越全面
2010年以来,随着题目数量的增加,申论试题考查能力的覆盖面也随之扩大,涵盖了吉林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考查的所有能力。
三、材料考察主题
申论测试的目的是为了选拔国家公务员,因此十分注重对考生的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测试。为符合这一要求,申论试卷在材料的选择上注重“多样化搭配”。
年份
主题
11年甲
文化——市民幸福感与城市文化记忆问题
11年乙
社会—— 居民社区管理与建设问题
12年甲
文化——传统文化保护
12年乙
社会——带薪休假
13年甲
社会——全民健身
13年乙
社会——防灾减灾的政府责任
14年甲
文化——传统文化保护
14年乙
社会——教育的减负
15年上甲
文化——街头文化
15年上乙
社会——公共安全管理
15年下甲
社会——社会保障
15年下乙
文化——网络文化
1、材料难度加大,稳中求变
近年来,吉林省省考申论试卷在材料难度上可以用“稳中求变”来说明。“稳”主要体现在:一、材料的字数基本在六千字左右;二、材料的性质主要涉及事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材料。但,其“变”的特点也尤为突出,主要体现在:一、材料的则数不确定,材料数量逐渐在增加;二、在材料性质上,时有变化,包含事例型、数据型和观点型材料;只有2010年出现了图表式的材料,2012年出现了访谈式的材料,以较为新颖的方式呈现在考生眼前。
2、材料内容丰富,多有定论,时有争议
吉林省省考申论考试的背景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大部分已有定论,且表述比较准确,一般不会出现偏差。但同时,也可能涉及一些尚无定论或存在争议的问题,需要考生自己去理解、分析和判断,并做出结论。这就要求考生认真领会、理解权威领导人的立场和指示,同时通过平时不断地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政治理论素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