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公务员行测备考:双观点题型在片段阅读中的应用
片段阅读是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模块的考查重点也是难点,而片段阅读当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议论文文体。议论文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并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文体。就历年公务员考试中所选取的议论文文段来说,通常探讨的话题是当年的热点即社会现状或社会中出现的问题。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事情持的见解和主张,论据是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其中议论文中论点可以有很多,但中心论点是全文的核心,它是作者的观点及主张,集中地表达了全文的思想,并以此组织论据,安排论证层次。因此,把握住文段的中心论点十分重要。而在考查议论文的公务员考试题型中(国考和联考题目都呈现出这种规律),比较有难度的一种方式就是双观点题。所谓“双观点题”也就是作者会列举出两个观点来论证,文段当中虽然作者提到了两个并列平行的观点,但是一定要阅读清楚文段,找到作者认为这两个观点都是同等重要还是只偏向其一。
以一道2007年国考题目为例。法国语言学家梅耶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如果只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或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以为这样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往往会因为不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而频频出现语词歧义、语用失误等令人尴尬的现象。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
A.语言兼具工具性和文化性
B.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的特点
C.语言教学中文化教学应受到重视
D.交际中出现各种语用错误的原因
在上面这道题目中,作者首先援引了梅耶说的一句话,说语言具有文化性,然后作者又列举出一个自己的观点-------语言的工具性本身就有文化性。这里面作者突出了两个观点:语言具有工具性和语言具有文化性。观察一下选项,B、D选项可以很容易排除掉,文化教学的特点和语用错误的原因都在文段当中没有提及;而A选项正好就是这两个观点同等重要的语义,C选项则是突出了语言具有文化性,所以选项A、C比较具有迷惑性,关键要看清楚语言具有文化性和工具性这两个观点作者到底认为是同等重要还是偏向其一?回归原文,作者首先援引了梅耶说的一句话,梅耶的这句话是说“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语言”,所以他侧重的是语言的文化性。因此文段第二行作者下的这个结论一定和梅耶说的话有关联,也就是作者突出的还是语言具有文化性,即使是语言的工具性本身也附带着文化性的内涵和精神,所以作者说到这里还是只突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语言的文化性。如果阅读到这里学员还不是很能够确信,再接下来阅读文段的后面内容。后文中“如果只重视”这引导的是一个反证。反证的内容有些繁杂,如果提炼下就是这样的:“重视听说读写和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的传授”这都是语言的工具性,“语言的文化背景”就是语言的文化性,换言之,反证的内容就是如果只重视语言的工具性,以为这样就能够理解语言,往往会因为忽视了文化性,而产生令人尴尬的现象。反证的用法就是反证之前没有内容,反证的反面是作者想要强调的重点,所以作者突出的并不是语言具有工具性,而是和上文的基本精神一致的只突出语言的文化性,所以语言具有文化性这个观点是贯穿全文的,也是作者突出的中心论点。所以应该选择C选项,不能选A。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