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3:48:09

申论热点: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该试验区于2013年8月22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于9月29日上午10时正式挂牌开张。试验区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相当于上海市面积的1/226,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根据中国国务院公布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试验区肩负着我国在新时期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探索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要使命,是国家战略需要”。其中的关键词可以总结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国家战略需要。
    相关特色:
    特点一,自贸试验区不限于保税区的一般做法。1990年以来,我国的保税区主要以特殊政策为特点,主要体现在税收政策的减免以及外汇、监管、投资政策的便利等;2009年以来,上海综合保税区以功能创新为重点,着力推进经济功能和商业模式创新突破,满足跨国公司国际化运作需求,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贸易便利化环境。而此次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通过带动投资、金融、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变革,培育我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这早已超越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定位。
    特点二,自贸试验区不囿于传统的自由贸易园区。试验区积极借鉴欧美自由贸易园区的经验和做法,在提升对外贸易、航运服务、便利化环境等传统自由贸易园区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服务贸易、金融领域的扩大开放,为自由贸易园区增加了新的内涵和发展空间。
    特点三,自贸试验区不同于新加坡等自由港模式。新加坡发展的特色是自由港政策和制度,包括贸易自由、融资汇兑自由、航运自由等,通过开放、高效、低税负形成自由港的国际竞争力。自贸试验区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但主要目的还是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为全国的改革开放积累经验。
    特点四,自贸试验区不拘于一般开发区的内容框架。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战略,不着重一般的产业培育、招商引资、经济发展,而是强调在投资管理、服务业开放、金融、航运、贸易等多个层面的先行先试和全方位的制度创新。
    特点五,自贸试验区不止于自身的建设发展。简大年说,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名称就表明这是一个国家试验区,建设目标是成为我国推动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寻求能够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性建设,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
    倒逼政府改革:
    上海自贸区肩负了四大使命,一、贸易的自由化、二、投资的自由化三、金融的国际化,四、行政的精简化。自贸区建设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在现有的开放试点里,化繁为简,减少行政成本,提供一条整合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有效路径。这即是实践“小政府”的全新的执政理念,也是理清市场和政府最优边界的最新尝试。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建设进入到新阶段,改革也进入到深水区、攻坚期,之前的第一轮的改革红利逐渐消失,改革面临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面临日益严重的利益固化的挑战。上海自贸区的建设蕴含着通过“再开放”来倒逼中国国内改革红利的出现,通过改革红利的释放来维持中国各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看,上海自贸区最大的意义就在于改变投资中的投融资体系,变投资审批为投资监管。简单而言,中国近年来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融资主要中介是银行,投资决策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政府审批,而融资的结果往往是“爱富嫌贫”,有政府背景和国有企业背景的投资主体能够获得低成本的金融资源,中小民营企业和创新性企业则难以获得金融资源。上海自贸区的意义,就是根本改革目前投资主体单一和投融资体制和体系的扭曲。要以金融体制改革为核心,推进土地要素、劳动要素、资本要素全面市场化等等。
    对于上海自贸区倒逼政府改革的意义,学者常修泽的观点如下:
    首先,倒逼外资外贸领域的改革。外资外贸体制首当其冲。自贸区发展的基础,应当是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其中包括:货物和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包括转口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以及外资业务的管制放开和随之而来的服务技术的引进等,以此推动“五流”(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集合型的开放和发展,从而把外资外贸的改革推进到更宽的领域和更高的水平。
    其次,倒逼经济领域改革。首先是国有企业(特别是垄断性行业的国有企业)改革。核心是取消某些不合理的扶持性做法,真正作到“两平一同”,即: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这对国有垄断企业的冲击是很大的。其次是金融体制改革。这是自贸区制度创新的亮点之一。核心是把自贸区办成金融创新试验区,包括先行先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开放,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试点等金融创新;在区内实现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资产价格实行市场化定价;探索境内离岸金融业务;以及推动其他金融业对外开放,等。
    第三是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推动税收创新,如采用低税率,以降低企业税负,形成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税收政策。最后是要素价格改革。既然全方位开放涉及劳工权益保护和资源利用,有一个低估的要素价格回归合理均衡水平的问题。这是要素价格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将市场体系建设进行到底的重要方面。
    第三,倒逼更深层次的改革。例如,政府自身体制改革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实行的是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过多采取行政许可、审批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政府和市场的边界不清。按照自贸区新的规则,应遵循“法无禁止即自由”的原则,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并暂停实施某些法律法规。所有这些都将倒逼政府改革,推动其由管制性政府向“中立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
    再如,社会体制改革方面。随着自贸区新规则的建立,以保障劳工权益为标志的公民权利问题,将会进一步突显,这就要求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包括培育和创新社会组织、推进社区自治、建立公民利益表达协调机制、用“对话”替代“对抗”等。
    在自贸区范围内,随着新规则的实行,势必会使多样化价值理念之间碰撞和融合。在这种新格局下,能否由“文明隔阂”走向多元基础上的“文明交融”,避免文明的冲突和碰撞。这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热点:上海自由贸易区挂牌成立倒逼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