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3:46:55

2017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言语理解(三十)——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如何“鱼”“渔”兼得

言语理解与表达作为行测中的必考题型,是考生最熟悉但是得分率一直不高的一种题型。熟悉是因为从小学、初中就开始接触这一种题型;也正因为熟悉所以这部分题目得分率处于相对稳定的水平,比较难提高。其实比较难提高并不意味着不能提高,只要具备“鱼”——词汇积累和“渔”——语境分析,言语理解与表达也可取得理想的分数。
    所谓词汇积累量是做言语题的基础,试想选项所给词语是什么含义你都把握不清楚如何能把题做对。所谓语境分析是指言语片段的结构、行文脉络,如何结合上下文对空格处含义进行揣摩,哪些语句是作者想重点表达的。下面结合几道真题举例说明。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有这么一道题:
    【例题1】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 ),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
    A.前仆后继 B.生生不息 C.薪火相传 D.继往开来
    【解析】答案选C。由题干“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以及“中医不能”可知,空缺处要填一个含有“时代相传”之意的词语。A项的“前仆后继”和B项的“生生不息”均不含此意,排除。“薪火相传”比喻学问或技艺代代相传;“继往开来”指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结合句意可知,“薪火相传”更贴近,故答案为C。
    这道题答案的选择需要理解选项中的四个词语,即“鱼”;还需要结合上下文,对作者想表达含义的理解,即“渔”。逻辑填空题需要这么做,片段阅读题也是如此,比如:
    【例题2】文学有宣传的作用,但宣传不能代替文学;文学有教育的作用,但教育不能代替文学,文学作品能产生潜移默化、塑造灵魂的效果,当然也会做出腐蚀心灵的坏事,但这二者都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历和他们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等等都是读者身上、心上的积累,它们能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读者对每一本书都是“各取所需”。只有日结月累,不断接触,才能在不知不觉间受到影响,发生变化。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文学的影响常是潜移默化的
    B.文学的教育作用常为人们所忽视
    C.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受读者背景的影响
    D.文学作品的宣传作用并非天然产生的
    【解析】答案选C。文段开始说,文学有宣传、教育的作用,能塑造灵魂也能腐蚀心灵,接着由“但”进行转折,强调无论是好的作用还是坏的影响,都离不开读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受的教育,经历、环境、教育既能帮助读者抵抗作品的影响,也能帮助读者理解作品。由此可知,文段是说,文学作品对一个人的影响,取决于他的生活、教育、背景。C项与此相符,故正确答案为C。
    辽宁公务员网希望通过这两道例题让各位考生对言语理解与表达的“鱼”——词汇积累和“渔”——语境分析有了初步体会,如果想有深入理解的考生可以关注辽宁公务员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7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资料——言语理解(三十)——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如何“鱼”“渔”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