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辽宁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言语理解中的儒家思想
【例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的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罄、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本章孔子讲君子、小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够同周围的人的意见和谐一致,但这种和谐一致并非与别人的意见简单的机械的等同,更不是与别人苟同。这里面当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至于“小人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虽在一些问题上与别人的看法、意见一致,但是却很难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例2】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孔子的人生哲学是现实主义的,他要求门弟子对现实的人生世相采取实用理性的态度。儒家只重视今生今世,教育人如何做人,如何成为高尚的君子。对于死,则表现为大大方方处之坦然,认为只有立足于人生,才能参悟死亡的真谛。由此可见,孔子对于鬼神的存在上,是采取一种两可的态度,不议论鬼神,却又不否定鬼神的存在。
由此可以看出,儒家的话题是言语类型题目中经常涉及的。在平常的复习中应该重视对于这类题型的把握,熟悉儒家的一些基本思想,既方便解题,又可以穿插一些常识的知识点,一举两得。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登陆:
辽宁公务员考试辽宁公务员网
辽宁公务员面试辽宁人事考试网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