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公考行测备考:判断推理(4)
1.社会责任是公民、企业和各种组织对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应尽的责任或义务。社会责任就是行为主体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人是社会的动物,只有在社会中才能体现出人的真正本质。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公民社会责任的是( )。
A.宪法法律规定以外的公民义务
B.公民应尽的非道德责任的责任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敬业奉献
D.在工作单位应尽的一些岗位职责
2.行政应急:是指关于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应急职权以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事件的制度。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不属于行政应急的是( )。
A.在地震灾害突发后,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
B.信访机关对扰乱其办公秩序的个别来访人员采取措施
C.严重动乱后发出戒严令
D.突发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流行性传染病,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
3.甲、乙、丙三人从法学专业毕业后,一人当上了律师,一人当上了法官,一人当上了检察官,对三人的职业存在以下三种猜测:
(1)甲当上了律师,乙当上了法官
(2)甲当上了法官,丙当上了律师
(3)甲当上了检察官,乙当上了律师
如果上述三种猜测都只是对了一半,则以下选项必然成立的是( )。
A.甲可能是律师,也可能是法官
B.乙可能是法官,可能是律师
C.甲是检察官,乙是法官、丙是律师
D.丙可能是律师,也可能是检察官
4.一份对北方某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调查统计显示,大部分患者都出生在冬季。专家们指出,其原因很可能是那些临产的孕妇营养不良。因为在这一年最寒冷的季节中,人们很难买到新鲜食品。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支持题干中的专家的结论?( )。
A.调查中相当比例的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
B.在心脏病患者中,先天性患者只占很小的比例
C.与引起心脏病有关的心血管区域的发育,大部分发生在产前一个月
D.新鲜食品与腌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对心血管发育的影响相同
5.某市一份市场调查报告表明:本市居民在化妆品上的平均支出比前一年提高1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这说明本市居民在这方面的消费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假设下列选项属实,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
A.居民越来越重视外表
B.消费者进入商店都经过认真的思考,对化妆品的选择日趋理性
C.由于经济增长缓慢,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已经放慢
D.居民越来越偏好天然的化妆品,对假冒伪劣化妆品的抱怨日益增加
6.香∶苦
A.烫∶凉 B.大∶白
C.老∶少 D.辣∶小
7.新疆:江苏:苏州
A.北京:南京:长江 B.航天:航天器:航天员
C.云南:安徽:合肥 D.山东:辽宁:青岛
8.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 )。
A.法院、检察院
B.全国人大
C.中共中央
D.各级人民政府
1.【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社会责任的定义,其定义的关键点在于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方面;A项和B项不一定是对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方面,因此不属于社会责任;D项中在工作单位的岗位职责也不属于国家或社会公共利益,因此也不符合定义;C项符合题干中对公民社会责任的定义。故答案选C。
2.【答案】B。解析:行政应急的定义关键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B项中的个别来访者扰乱办公秩序不属于突发公共事件,所以答案为B。
3.【答案】C。解析:分析推理类题目。注意(2)和(3)的两个猜测都是相互矛盾的,由三种猜测都对了一半可知,甲当上了法官或检察官,丙或乙当上了律师;则(1)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即乙当上了法官;进而可知(2)的前半句为假,后半句为真,丙当上了律师,则甲当上了检察官。故答案选C。【考点点拨】此题涉及三种猜测的真假,遇到这种题目,可以从相互关联的猜测入手解题,如此题即可以由(2)和(3)入手,也可由(1)和(2)或(1)和(3)入手。无法看出几种猜测之间的关联时,也可使用假设法或代入法解题。
4.【答案】C。解析:加强型题目。题干认为是冬天难以买到新鲜食品导致冬季出生的孩子容易患上先天性心脏病。C选项正好有力的论证了这一点。A、B、D实际上都削弱了专家的结论。
5.【答案】C。解析:削弱型题目。题目的结论是居民在化妆品方面的消费有不断上升的趋势。A项加强结论;B项选择日趋理性并不一定会导致消费的下降;D项为无关项;只有C项收入减少可能导致消费水平的下降,削弱结论。
6.【答案】D。解析:香是嗅觉,苦是味觉,二者不同;辣是味觉,小是视觉,二者也不同。
7.【答案】C。解析:题干中新疆和江苏是并列关系,都是中国的省份,而苏州和江苏是从属关系,苏州是江苏的一个城市。C项云南和安徽都是中国的省份,是并列关系;合肥是安徽的一个城市,是从属关系。所以,正确答案是C。
8.【答案】D。解析: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着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并选举产生自己的执行机构——各级人民政府,按照自己的意志管理国家大事。因此,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