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公务员申论热点预备:打造执政新形象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越是工作重要,越是事情紧急,越是矛盾突出,越要坚持依法办事。”一段时期以来,各地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道路上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
哈尔滨:行政执法有了“紧箍咒”
“依法行政、执政为民”成为近年来各级党政部门的工作重点。然而,一些行政执法单位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与依法行政的目标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在有些地方,一方面执法单位的执法权力在不断增大,而另一方面行政监督能力却呈现弱化的趋势。这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现象,使依法执政面临挑战。
今年年初,哈尔滨市率先成立了政府行政执法监督局和行政效能中心,对全市600多个执法主体、3万多名执法人员进行有力监督,从而使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有了新的平台,同时为行政执法部门确立了监督主体。
去年下半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哈尔滨市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哈尔滨市行政效能监察规定》等6部有关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工作的政府规章,使行政监督部门在工作中有法可依。
据统计,在哈尔滨市各级行政机关做出的行政处罚中,有50%以上存在不同程度的违法问题。今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市政府法制办会同黑龙江省法制办在本市开展了对执法活动的明察暗访,重点对公安、交通、规划、土地、工商、技术监督、建设、环保、城管等部门或系统进行调查,共发现了40多起行政执法方面的“问题案件”。
面对诸多“问题案件”,行政执法监督部门决不姑息,而是一查到底:一是对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核实,并按问题性质提出处理意见;二是根据问题性质,做出通报批评、收缴非法所得、注销行政执法证件等处理;三是与监察部门一起追究当事人和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四是对群众反应强烈的案件,在全市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进行公开处理。
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政府新受理行政复议案件93件,现已办结75件,其中撤销16件,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35件,撤回行政复议申请10件,维持14件。短短半年间,哈尔滨市行政执法监督部门成为各类行政执法单位又敬又怕的机构,也为政府依法行政树立了权威。
海安:县长、村民平等对簿“公堂”
7月16日,江苏省海安县人民法院审理了行政许可法实施以来该县第一起涉及行政许可的案件。坐在原告席上的是当地大公镇贲巷村村民张宝兰,而坐在被告席上的是县长章树山。
县长出庭应诉的是一起建设用地行政许可案。原告张宝兰夫妇与案件的第三人周宏宇系前后邻居。2002年9月8日,周宏宇向相关行政机关申请在原地翻建房屋,得到海安县大公镇政府的同意,县政府据此批准了周宏宇的建房报告。原告认为县政府对第三人住宅用地的许可行为对其宅基地的使用权构成侵害,遂提起诉讼。
“县长坐到被告席上和老百姓面对面打官司,真是没想到。”庭审结束后,原告张宝兰发出这样的感慨。章树山则说:“随着海安县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制度化,今后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将不再是什么稀奇事。”
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是海安县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在以往的民告官案件中,行政机关负责人都怕当被告出庭,此类案子一般都委托律师或法制办的工作人员代为出庭。不久前,海安县政府采纳法院提出的司法建议:凡有行政诉讼案件进入庭审程序的,行政机关法定代表人应该出庭参加诉讼。县政府明确提出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次数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县委书记张爱军要求将行政首长出庭纳入制度化轨道。
县长章树山告诉记者:“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一方面要求行政机关严格要求自己,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另一方面也大力鼓励老百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襄阳:“土政策”取缔了,服务效率提高了
过去,湖北省襄阳区的一些乡镇政府在管理上基本是包揽一切,管了一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甚至不惜采取一些与法律法规相悖的“土政策”,导致老百姓怨声载道。如今,各乡镇积极探索走依法行政之路,在政府“瘦身”后不再包揽一切,该管的管,该放手的放手,同时加速政府职能转变,服务意识、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得到了群众的好评。
今年7月初,伙牌镇五龙村砖瓦厂厂长卷款潜逃,留下砖款、工人工资等近30万元的债务,厂里的民工和债权人找到镇上要求解决。按以往做法,镇上要将全部债务承担下来。现在镇政府落实依法行政,通过区法院对资产进行查封,让债权人起诉原承包人,由法院进行追缴,使矛盾得到有效化解,从而使该厂很快就顺利地重新承包出去。
今年2月,朱集镇罗庄村三组农民余来宽反映,村里以他未交修路集资款为由,以本村的“土政策”为依据,不给他儿子发户口簿,以致无法办理身份证,卡住了儿子外出打工之路。针对这个问题,朱集镇举一反三,把清理违反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土政策”作为依法行政的突破口,督促各村清理了宅基地划批、计划生育、农村水电费收取等12个方面的“土政策”,妥善解决了30多个多年来遗留的老问题。2月中旬,余来宽的儿子拿到了外出务工所需的身份证,安心地踏上了南下打工的列车。
“土政策”取缔后,全镇百姓拍手称好:“只要村里不搞‘土政策’,今后我们再苦再累,也要将该交给国家和集体的钱,一分不少地交清。”
前几年,黄集镇少数单位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群众意见很大。今年春天,镇党委、镇政府根据群众需要,特设了为民排忧解难、农副产品销售、农林特产信息、法律咨询服务等“四大门诊”。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直接找对口的“门诊”解决。如果一个部门解决不了,就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请来“会诊”。短短3个月内,前来“求诊”的单位职工、农村群众带来了108个难题,当即解决了89个。薛集村村民龚应安过去为办建房手续,几个单位相互推诿,拖了近一年还未办成。听说解难“门诊”后,他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来,没想到半天所有手续都办完了。他高兴地说:“解难‘门诊’为农民解决老大难问题,既公开又便捷,真是想到了群众的心坎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