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考试:申论复习攻略篇
大纲是《申论》命题的根据,需要仔细研读从07年开始申论考试大纲对申论的要求作出了具体的描述:“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这段话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在这段话中每一句都隐含了许多重要的考试信息。以下我们将就新增的每一句话分别作具体的分析:
“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
这句话是对申论材料的描述,请大家留意其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纵观近几年的江苏省申论考试真题我们可以发现,给定材料涉及的是一个总的社会问题的若干个方面(即该社会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若干个社会现象)。材料中的社会问题都是相互联系的,考生需要在文章中理清其内在的联系。这种联系有可能是因果关系,也有可能是别的关系。考生必须判断并理清其内在的联系,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话题。而实际上,一旦考生把材料中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的内在联系剖析出来,就已经把社会问题分析得很透彻了,在这种情况下得分一定不低。因此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要系统地复习一些相关的哲学知识,尤其是哲学中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从而学会用联系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从而获取高分。2013版江苏省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涵盖了近几年来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时政热点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分析,如问题发生的原因、解决措施、历年真题回顾、经典申论范文等,考生可据此进行复习备考。
“要求报考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因为在材料中,任何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都是通过许多实例来表现的,但每一个实例都代表问题或现象的主要方面吗?不是的。既然大纲是要求我们准确理解的是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那么就必然存在“次要内容”。因此考生就必须辨别材料中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只有准确地辨别,才能在文章中把握问题的关键所在,写出有针对性的观点。
“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
考生需要留意的是“全面”这一字眼,当今社会,政府一大职能便是协调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要求。在行政工作中,是决不允许“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样的情况的,因为每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只要其利益是合法的,都要维护。那么,在每个合法利益都要兼顾的前提下,公务员就必须拥有全面看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加上“全面”这一字眼,起到的是强调这一考察目的的作用。
那么对于考生而言,知道命题者这一出题意图。考生在答卷的时候就应该关注自己看问题的全面性,尽可能地把问题或现象的各个方面铺开,材料中有的各个点都要力争涉及到,论述不需很详细,但面一定要铺开,点一定要到位。
“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
“精神”指国家出台的相关“政治精神”,即相关的国家政策。这就要求考生做到两方面:一是要知道材料中话题与哪些国家政策精神是相关的;二是要在符合国家政策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对策。
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要注意的是,不可忽视对国家政策的收集和了解。同时不能忽视国家政策对社会问题的实际解决所具有的导向作用。我们在申论文章中所提出的任何观点和对策都不能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政策。
“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
申论考试与行政测试不同,其是主观性的考试,没有标准答案,只有评分标准。命题者希望看到考生能提出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独特的个人看法,但考生毕竟没有相关的行政经验,在实际的考试中,要做到全篇文章都是新颖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并不现实。在我们的文章中,只要有一到两个与其他常规观点略有差异的“创新”观点就已经非常不易,足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了。2013版江苏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订购地址:http://www.chnbook.org/goods.php?id=42)对申论答题中需具备的归纳概括能力、综合分析和提出对策能力分章节做了详细的讲解,考生在备考的过程中,可在参照教材的基础上,有意识得培养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独特视角,力争有创新的灵感。
“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
考生进入公务员队伍后,其实际写作主要是公文写作,而公文写作主要需要文字的“准确”。考生备考时就应该注意不需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使文章优美好看,而要注重的反而是一系列的细节,如用词的规范性,错别字的减少上,考生要处理好文章的各处细节,才有可能写出严谨的申论文章,从而获取高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