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8 02:51:08

2013年上海招警考试面试热点:税务机关去中小学进行宣传

2013年公务员面试正式进入专业专项时代,题型未动题目悄然变化,教育专家经过对真题及命题规律的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性质虽未出现重大变化,但考官所想的答案正逐步转型,因此,考生的答题思路都需要新的逻辑整合,本篇重点讲解智能型问题的答题逻辑。
    智能型问题包括两类,共五类题型,如下:
    哲理类:哲理故事、名言俗语
    热点类:热点事件、社会现象、公共政策
    基本作答思路:提出问题(是什么)、分析问题(为什么)、解决问题(怎么办)
    一、哲理类
    (一)哲理类之哲理故事
    【历年试题】税务机关去中小学进行宣传,要求宣传形式新颖,你怎么做?
    【试题类别】组织管理题
    【考查要素】策划执行能力
    【思路点拨】有关组织管理类的题目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板,要根据每个活动的特点进行作答,可以按照计划-执行-反馈的逻辑进行答题。就本题要特别注重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运用中小学生更能接受的活动形式。
    【参考解析】
    本次以"税收、发展、民生"为主题的税法宣传活动以本市中小学生为宣传对象,可以使孩子们从小行程依法纳税的意识,为更好的开展税收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会由以下几个方面办好此次税法宣传活动。
    第一,为了选择更适合中小学生的宣传方式,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要到中小学开展调查,对中小学生的知识背景、学习习惯、接受能力等进行充分地了解,并充分的听取学生们的意见。为了更好地进行宣传,将以"税收给我们带来什么"知识讲座以及税收知识有奖竞赛两个活动相结合向中小学生开展税法宣传;第二,由于中小学生课程安排紧张,要与本市的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有关的中小学进行有效地沟通,向其说明此次活动的意义,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合理地确定活动时间。例如将此次的宣传活动与中小学的实践课相结合。在确定好活动时间后,形成此次宣传活动的计划,并形成经费预算,呈领导审批。
    第三,根据活动计划"税收给我们带来什么"的知识讲座进行准备,要采取丰富的表达形式向中小学生进行宣传。例如根据此次"税收、发展、民生"的宣传主题拍摄有关税法的视频、排演模拟税收日常工作的情景剧、印制图文并茂的宣传小册子等等。在知识讲座期间要加强与学生们的互动,活跃讲座的气氛;第四,在知识讲座结束后,在中小学开展税收有奖知识竞赛,一方面可以加深同学们对税收相关知识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检测知识讲座的效果。在进行税收有奖知识竞赛前首先要设置好比赛的问题,问题要根据知识讲座以及中小学生的实际进行设置,并要根据活动计划购置好竞赛的奖品。在开展知识竞赛的过程中要注意现场的秩序,并保证竞赛公正公平地开展;第五,在两个活动结束后,要到中小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在此次宣传活动后的收获,评估此次宣传活动的效果,并总结此次活动的成功与不足,形成书面的工作总结向领导进行汇报。
    提出问题是关键(提炼概括,提出哲理)
    分析问题是主体(重要性分析或原因分析)
    解决问题是补充(从思想和行动上如何实现)
    例题:有人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出门时,手中拿着钥匙,却急着找钥匙;急着记录来电,笔拿在手上,却睁大眼睛到处找笔。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请你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答题逻辑】
   
http://www.offcn.com/dl/2013/0524/20130524095725753.png
    1.哲理类提出问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的方法:因果分析法(思考时由果推因,叙述时亦由果推因)
    例题1:有人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出门时,手中拿着钥匙,却急着找钥匙;急着记录来电,笔拿在手上,却睁大眼睛到处找笔。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请你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例题2:爱因斯坦是犹太人,20世纪30年代,他收到以色列当局一封信,请他当以色列总统,但爱因斯坦拒绝了。他说,我一生只适合同客观物质打交道,不适合担当如此重任。你如何让看待爱因斯坦拒绝当以色列总统这件事,对你有哪些启示?
    (二)哲理类之名言俗语
    提出问题是关键(名言解释,提出观点)
    分析问题是主体(重要性分析或原因分析)
    解决问题是补充(从思想和行动上如何实现)
    例题:“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请问你对公务员廉洁作风有什么看法?
    二、热点类
   
http://www.offcn.com/dl/2013/0524/20130524095754576.png
    1.社会热点的基本类型——热点事件
    热点事件重在以小见大,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面看实质。
    例题:故宫博物院出现被盗案件,为感谢警方迅速破案,院方给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锦旗,上书:“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引网友质疑,称“撼”为错别字,面试质疑时,院方显示表示并无错误,三日后又通过微博就此事想公众道歉,对待此事件,你怎么看?
    2.社会现象:重在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例题:媒体报道,南方某省在今年省属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百余个岗位中,超过70%的岗位要求应聘者有硕士以上学位。其中,各高校招聘的42个岗位,包括教务管理,档案管理、设备管理及辅导员等。无一例外全部要求具备硕士以上学历。对这种用人越来越追求高学历的现象,你怎么看?
    3.社会热点的基本题型——社会现象
    答题思路:超越个体,具有宏观视野、公共思维
    例题:古有孟母择邻而居,今有孟母择校而居,请问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公共政策:重在分析政策的合理性(针对性、可行性),以及政策背后的现象的重要性和危害性。
    例题:季节性血液供应紧张正在逐步演变为常态化,而“郭美美”等事件的负面影响也给无偿献血造成了很大影响。据悉中国正酝酿修改《献血法》,将献血年龄从18—55周岁,放宽至17—60周岁,拟缓解血慌。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上海招警考试面试热点:税务机关去中小学进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