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7 23:59:57

2014国考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100)

1.“我国的工业过去集中在沿海。所谓沿海,是指辽宁、河北、北京、天津、河南东部、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我国全部轻工业和重工业,都有约百分之七十在沿海,只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这是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不合理的状况。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在这两者的关系问题上,我们也没有犯大的错误,只是最近几年,对于沿海工业有些估计不足,对它的发展不那么十分注重了。这要改变一下。”对这段话分析正确的有( )。
    A.这段话论述的实际上是关于生产力布局的问题
    B.这段话论述了中国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问题
    C.这段话认为我们要“改变一下”,要将工业主要布局在内地
    D.这段话提出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必须同时同步发展
    2.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 )。
    A.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B.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
    C.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 D.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3.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 )。
    A.海关处理的案件
    B.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C.对国务院各部门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对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的有( )。
    A.国家机关 B.任何自然人
    C.中国共产党的常设机构 D.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5.行政法合理原则的内容有( )。
    A.平等适用法律
    B.符合自然规律
    C.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
    D.符合社会道德
    1.【答案】AB。解析:这段话是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一部分,这节的标题是“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生产力布局的问题,是中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问题,因此AB项的分析是正确的。这段话并没有否认党的错误,只不过实事求是地说党在这个方面没有犯过错误,故而C项是错误的;这段话提到了党要“改变一下”以往对沿海工业不重视的思路,而不是将工业主要布局在内地;而对于内地工业的发展只提出加大力度,没有提出沿海和内地要同时同步发展。所以C、D项的分析都不正确。
    2.【答案】BCD。解析:赔偿请求人要求赔偿应当先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也可以在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
    3.【答案】ABCD。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十四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二)对国务院各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三)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案件。
    4.【答案】ACD。解析: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并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5.【答案】ABD。解析:1、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行政决定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2、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另有学者认为,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内容有以下四项组成:“(一)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目的;(二)行政行为必须具有合理的动机;(三)行政行为必须考虑相关的因素;(四)行政行为必须符合公正法则。”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国考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