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公务员逻辑判断每日练习(27)
1.世界粮食年产量略高于世界人口最低限度吃饱所需的食物总量。预言未来因粮食产量不足而引起饥荒纯属无稽之谈。导致任何饥荒的不是生产问题,而是分配问题。以上的论述做了下面哪个假设?( )
A.全世界目前的粮食需求比将来的要大
B.更好的分配系统能预防世界粮食产量的亏空
C.世界粮食产量将继续与需求量持平或超过需求量
D.现存的粮食供应的分配在将来将得以改进
2.某年,国内某电视台在综合报道了当年的诺贝尔各项奖金的获得者的消息后,做了以下评论:今年又有一位华裔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看来中国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以上评论中所得出的结论最可能把以下哪项断定作为隐含的前提?( )
A.包括经济学在内的人文社会学科与各国的文化传统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B.中国的人文科学有先进的理论基础和雄厚的历史基础,目前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不正常的
C.诺贝尔奖是衡量一个国家某个学科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D.诺贝尔奖的评比在原则上对各人种是公平的,但实际上很难做到
3.出台一个规定、一项措施搞行政听证、论证会,已经成了公众逐渐习惯的事情。然而一些曾经参加听证会的代表表示,听取意见往往只是一个“形式”,代表发言常常被当成“废话”。因此,对于价格听证会,社会上不少人都有一种印象,认为“听证会就是涨价会”。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
A.听证代表中,利害关系人代表不会少于2/3
B.某地大桥收费听证会前,由物价局公布提交听证的两套方案一个不变一个涨价
C.听证会前,有些部门不配合媒体采访
D.某风景区举行调价听证会,有2/3代表不同意涨价,但听证会的结果却是涨价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找假设,是要找到这样一个选项,没有它,题干结论就推不出,C项必须是题干所假设的。否则,如果世界粮食产量低于需求量的话,即使粮食分配再公平,也还是会导致饥荒问题。
2.C【解析】找“前提”题与找“假设”题相同,都是要找到一个选项,没有这个选项,推理就不能成立。题干中的逻辑主线是“没有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在人文社会学科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只有C项成立才能说明两者之间有本质联系。
3.D【解析】A项是削弱题干论证的,因为听证会上的方案对非利害关系人影响有限,非利害关系人可能不是很好的代表,利害关系人不少于2/3有利于听证会的公正;B项有微弱的支持作用,因为没有降价方案,选择范围有限,而且选择涨价的可能性很大;C项也有支持作用,因为不向媒体公开就意味着不公开,不接受监督,听证会容易变成“涨价会”,但支持力度较小;D项举出一个实例,直接有力地支持了题干的论证。故正确答案是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