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自然的消亡必然导致人类生命系统的消亡,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并不是人类对其他生命存在物的施舍,而是人类自身繁衍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追随古人“天人合一”的理念,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二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生态化的产业体系,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物质产品的生产,在原料开采、制造、使用至废弃的整个过程中,争取做到对资源和能源的消耗最少、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再生循环利用率最高。
三是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提倡“有限福祉”的生活方式。人们的追求不应再是对物质财富的过度享受,而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这种公平和共享的消费观,应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发展的规范。
自然和人的发展关系不是完全对立的,只要我们对自然心怀敬畏,遵循自然法则,在维护自然的前提下追求人类的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自然在人类的保护下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自然终将给人类以丰富的回报。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