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习题及解析(7)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习题及解析(7)1.在下列我国现行法律条款中,哪项不属于法律原则?( )
A.经批准的上市公司的股份,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上市交易
B.公司必须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护,实行安全生产
C.票据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D.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法的调整对象是( )。
A.人的行为 B.法律关系
C.法律体系 D.一定的社会关系
3.对于法律事实分类正确的是( )。
A.法律事件和法律后果 B.法律后果和法律责任
C.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 D.法律行为和法律制裁
4.关于当代中国法律渊源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 )。
A.就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陆地区的法律渊源而言,可以概括为以宪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主的法律渊源
B.在我国,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广义上使用的,除了指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外,还包括其他有立法权的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C.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后才能生效
D.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现行法律体系的法律部门,但是我国签订或加入的国际条约是我国的法律渊源之一
5.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是( )。
A.行为能力 B.行动能力
C.权力能力 D.权利能力
6.200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解释:《刑法》第410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地”,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对该法律解释,下列哪一种理解是错误的?( )
A.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该解释的效力与所解释的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7.下列关于法律规则的论述,正确的是( )。
A.法律规则可分为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公理性规则由法律原理构成,而政策性规则则是基于一定的政策考量制定
B.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该规则属于命令性规则
C.我国律师法规定: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该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
D.我国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该规则属于准用性规则
答案解析
1.【答案】A。解析:法律原则是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准则,是法律规则的来源和基础。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基本区分是:规则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行为模式,而原则是概括的、宏观的要求。题目中只有A选项是法律规则。
2.【答案】D。解析:法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社会关系是法的调整对象;每一部特定的法律规范都有特定的社会关系作为其调整的对象。
3.【答案】C。解析:法律事实是指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依是否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标准,法律事实可以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两类。法律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是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同样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4.【答案】D。解析:内地的法律渊源以宪法为核心是正确的,但并非以行政法规为主,而是以法律为主,行政法规从属于法律。因此,选项A不成立。作为法律渊源之一的“法律”一词是在狭义上使用,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因此,选项B不成立。民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必须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非“备案”后生效。因此,选项C不成立。国际法与国内法相对,是根据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的不同进行区分的;而法律部门是根据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进行区分的。因此,国际法不构成我国的部门法。因此选择D选项。
5.【答案】A。解析:行为能力,是指法律所承认的,由法律关系主体通过自己的行为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能力。
6.【答案】C。解析: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按照解释的国家机关不同,正式法律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三种。立法解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针对宪法和法律条文本身就进一步明确界限或补充规定的问题进行的解释。该种解释具有全国的普遍适用性。本题中,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解释就属于这类立法解释。故A项正确。根据我国《立法法》第4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据此可知B项正确。根据同样的道理可知D项正确。另一种立法解释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界限或做补充规定,其权限只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权或相应的地方政权。司法解释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所进行的解释。其解释的情形和效力与立法解释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C项认为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是错误的。
7.【答案】C。解析:法律规则没有公理性规则和政策性规则之分,此种分类方法适用于对原则的划分。故A项错误。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B项中的规则不是命令性规则而是禁止性规则,即规定人们消极义务的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内容尚未确定,而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可见,C项中的规则属于委任性规则。准用性规则是指内容本身没有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而是可以援引或参照其他相应内容规定的规则。D项中规则不符合准用性规则的定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