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5 23:50:03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习题及解析(3)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习题及解析(3)
    1.下列犯罪行为中,属于不作为行为方式的是( )。
    A.甲因高兴将3岁儿子抛接但因失手致其死亡
    B.乙分娩婴儿后为掩盖未婚先孕真相将婴儿扔出窗外致婴儿死亡
    C.丙分娩女婴后不愿抚养,遂以2万元价格将其卖给他人
    D.丁分娩婴儿后将婴儿弃置于火车站致其冻成重伤
    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
    3.非法拘禁罪属于( )。
    A.继续犯 B.牵连犯 C.结合犯 D.连续犯
    4.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的是( )。
    A.重大责任事故罪 B.交通肇事罪
    C.放火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5.中国摄影协会所属的法人类别是( )。
    A.机关法人 B.事业单位法人
    C.社会团体法人 D.企业法人
    6.民法通则所称的重大误解不包括( )。
    A.对民事行为性质的误解 B.对民事行为相对人的误解
    C.对民事行为内容的误解 D.对民事行为动机的误解
    7.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 )时产生。
    A.登记 B.批准 C.申请 D.成立
    8.下列行为中,属于事实行为的是( )。
    A.签订合同 B.承认债务
    C.创作作品 D.设立遗嘱
    答案解析
    1.【答案】D。解析:不作为的危害行为,是指消极的行为,即行为人消极地不履行法律义务而危害社会的行为。从表现形式看,不作为是消极的行动;从违反法律规范的性质来看,不作为直接违反了某种命令性规范。选项A属于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选项B属于作为的故意杀人行为,选项C的出卖行为也是作为行为。选项D中丁的行为属于拒绝履行抚养义务,构成遗弃罪,属于不作为。
    2.【答案】B。解析:根据《刑法》第18条第1款,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据此本题应选B。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继续犯的特征。继续犯属于实质的一罪,其最本质的特征为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所引发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之中。非法拘禁罪就是最典型的继续犯,在非法拘禁罪中,非法拘禁的行为以及由非法拘禁行为所引发的被害人的人身自由被剥夺或者限制的不法状态自犯罪着手时起,就同时不间断地处于持续过程之中。而本题的选项中所给出的牵连犯、连续犯属于处断的一罪,结合犯属于法定的一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只能是A。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具体犯罪的主体。根据《刑法》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的主体是工厂、矿山、林场、建筑企业或者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所以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根据《刑法》第133条、第114条、第116条的规定,交通肇事罪、放火罪、破坏交通工具罪的主体都是一般主体,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5.【答案】C。解析:在我国,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法人主要被区分为企业法人与非企业法人两大类。其中非企业法人又分为:机关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是指人民群众按照法定程序自愿组织起来进行非生产经营活动的一类社会组织,如工会、妇联、学联、各种学会及研究团体,中国摄影协会即属于社会团体法人。
    6.【答案】D。解析:根据《民通意见》第71条,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据上,选项A、B、C都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故选项D应选。
    7.【答案】D。解析:《民法通则》第36条规定:“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8.【答案】C。解析:民事事实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相对,是指行为主观上不一定具有发生、变更或者消灭正常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但客观上能够引起这种后果的行为,比如因创作而发生的著作权关系,故本题应选C。选项A、D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选项B属于准民事法律行为。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习题及解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