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5 23:49:57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全卷练习(6.9)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
    1.父母恩,故乡情,祖国恋,是铭刻在每个子女灵魂深处的情感积淀,是____在每位游子心中的隽永情结。
    填人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缠绕
    B.纠结
    C.背负
    D.萦绕    第二部分 数量关系
    2.小李从甲地翻过山顶到达乙地一共行了23,5千米,用了6.5小时。他上山时每小时走3千米,下山时每小时走5千米,若小李用相同的上山、下山速度由乙地返回甲地要用( )小时。
    A.7
    B. 5.5
    C.4.5
    D.6    第三部分 判断推理
    3.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可以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
    根据上述定受,下列符合替代性强他规律的是( )
    A.小亮同学因为乐于帮助他人而获得了“校德育标兵”的称号后;班里就形成了一股助人为乐的班风
    B.妈妈发现小虎撒谎就批评了他,小虎以后再也不对妈妈撒谎了
    C.小波以前喜欢到老爷爷家偷枣而自得其乐,后来他每次去,老爷爷都给他满满的一大袋,小波觉得没意思,就再也不去了
    D.三班在歌咏比赛中拿到了全校第一,同学们觉得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就在放学后去庆祝了一番    第四部分 资料分析
   


    4.2003 2007年,乙国的年碳排放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为( )
    A.7亿吨
    8.8亿吨
    C.9亿吨
    D.10亿吨
    5.2007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比2006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约增加了( )
    A.1%
    B.2%
    C.5%
    D.7%
    6.2003--2007年,甲国平均每年比乙国少排放的碳总量为( )。
    A.30亿吨
    B.48亿吨
    C.55亿吨
    D.60亿吨
    7.2004--2007年,甲国的年碳排放量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是( )。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8.根据以上资料,能够推出的是( )。
    A.碳排放量总是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反之,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总是
    呈逐年下降
    B.2003 2006年,乙国的年碳排放量稳中有升
    C.2003--2006年,甲国的每年碳排放总量总低于乙国的每年碳排放总量
    D.甲国的年碳排放量的增速远大于乙国    第五部分 常识判断
    9.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涵的哲理是( )。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知满天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himantian.com/) 友情提醒您,先做题目再对答案,答案请见下一页

gwysix 发表于 2017-6-26 00:21:51


    1.D[解析]父母恩,故乡情,祖国恋,是存在于每位游子。中永恒的情结。“萦绕”多指抽象的东西,如情感等;“缠绕”多指具体的事物,如绳索等。D项正确。“纠结”指难于解开或理清的撞结。
    2.D[解析]小李以5千米/小时的速度行走所用的时间为-(23.5—3×6.5)÷(5一3)=2(小时)。则从山项到乙地的路程为:5×2=10(千米);甲地到山顶的路程为:23.5-10=3.5(千米)。因此,小李以同样的上山、下山速度从乙地返回所需时间为:l0÷3+13.15÷5≈6(小时)。
    3.A[解析]替代性强化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走受到装励或爆罚而影咱自己的行为。A项中同学们因为观察到小亮帮助他人的行为受到了奖励,所以都有了助人为乐的倾向,属于替代性强化规律;B项中小虎是通过自己的体验改变于自己行为发生的倾向;C项中小波因为以前自己的行为得到了“奖励”,反而抑制了这种行为,不属于替代强化;D项中没有行为结果与同一种行为发生频率的关系,予以排除。故本题选A。
    4.D[解析]乙国年碳排放量最大值为2004年的l263亿吨,最小值为2006年的l253亿吨,差为10亿吨,故选D。
    5.C[解析]2007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比2006年两国碳排放量之和增加了(1401+1262-1289-l253)÷(1289+1253)×l00%≈5%,故选C。
    6.B [解析]2003--2007年,甲国平均每年比乙国少排放的碳总量为(219+131+65-36-139)÷5=48(亿吨),故选B。
    7.A [解析]甲国的年碳排放量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最大的年份是2004年,增长了 (1132-1037)÷1037≈9.2%,其余年份增长均不到9%。故选A。
    8.D [解析]A项错误,图中未提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B项错误,2003—2006年,乙国的年碳排放量有升有降;C项错误,2006、2007年甲国碳排放量高于乙国;D项正确,甲国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至2007年比2003年增加了约35%,而乙国一直变化不大。所以选D。
    9.D[解析]适两句诗的意思是:是否漏雨,在屋字下的人最清楚;政策得失,考百姓的评说很重要。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最能了解政府的是群众,最有资格评价政府的也是群众,只有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它揭示了只有煮身体会才会有一定的认识,强调了认识是瓜实践中、主要是从人民群众曲实践中来。故本题答案应选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全卷练习(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