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4 16:48:59

申论热点:西安清洁工“以克论净”

【背景链接】
      2017年初,西安官方发布《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标准(试行)》.据介绍,按照这一新的考核标准,考核官在路段上随机选取一平方米范围扫取积尘,通过称重,再根据标准要求,对道路保洁情况进行考评.一时间,关于西安道路保洁"以克论净"的话题引起当地民众热议.
      【标准表述】
      [现象分析]
      "以克论净"是对城市道路实施深度清洁的一种考核方式,是指以扬尘的克数即重量来衡量道路的干净程度.相较于毫无指标可言的放任管理,明确路面清洁程度几近苛刻的"以克论净"显然是极大进步,也有利于调动环卫人员的积极性,近2个月西安有关道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就是很好的例证.然而,这项考核标准依然引发热议,被不少网民认为是政府在"拍脑袋",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关心城市环境没有错,但是也应该关心一下城市的"美容师".按照官方的回应,要达标并不难,但是要保持合格还是会经常加班,而且如果不达标会先教育,三次不达标则会进行经济处罚.这种要求未免有些苛刻,尤其是看到检查人员用刷子开始仔细地收集该区域内的杂物和灰尘进行称量,满头白发的环卫工人在一旁应该会提心吊胆,这让人于心何忍?
      另外,"以克论净"容易让环卫工"背黑锅".环境问题相当复杂,不仅仅与路面尘土相关,还与城市人口素质有极大关联.在日本,其街道几乎看不见清洁工,城市洁净更多依赖市民的自律和维持,连厕所也能成为风景.然而,在国内有些人抱着"各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理.即便环卫工人前边刚扫完,后面可能会有工地扬尘,也可能会有路人随地乱扔.曾经出现在新闻中的"我不扔你就要下岗了"就是证明之一,如此一来,恐怕再勤奋的工人也只能喊冤了.
      [影响分析]
      综合各地情况来看,过分强调"以克论净"在部分城市导向了两个误区:
      一是重视局部忽视整体.具体表现就是,一些地方在实施了"以克论净"后,从15克到10克再到5克,不断提高标准,其本意虽好,看似在不断提高城市环卫质量,但实际效果却变成了为达标而不惜投入大量的环卫工人和清扫设施,动不动来个"两班倒""三班倒",专注于几条"示范道路",导致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畸形投入、分配.
      二是过分放大,舍本逐末.部分地方的宣传实施中,"以克论净""扫灰称重"成了所谓"治霾‘狠招’".城市环境要改善,有卫生方面的,也有灰霾等大气方面的,成因不同,治理方式方法也有很大差别.即便是首创"以克论净"的中卫市,其强调的也是其对提高城市环境卫生的作用.认为减少了灰尘就可以抑制灰霾,显然是认识上出现了概念性偏差.
      [参考对策]
      要落实"以克论净"的保洁作业标准:
      一是保持城市道路的完好性.在现实中,一些城市道路修补不及时或者一些地方坑坑洼洼,在这样的地方,莫说是几克垃圾,要扫几十克、几百克都不稀奇.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以克论净"就失去了现实的基础.沿着这一思路再深究一下,砖面是否有破损,都会影响到考核的结果.
      二是要使用更好的保洁工具.通常的城市保洁,都是用类似扫帚一样的工具,而检测的工具却是用刷子.两者之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如果不能提供更好的、与检测工具水准相当的保洁工具,这样的检测同样没有意义.
      三是要杜绝考核人员的私心.尽管有保洁负责人称,"新的道路保洁标准使考评结果更直观",但是否如此有待商榷.比如考核区域的选择,比如用刷子刷时力度的大小,显然都会影响到考核的结果.这会让考核人员完全掌握了评价保洁员工作的话语权和决定权.他们是否公正,权力是否会不受监督,都值得考虑.
      四是是否保障保洁员的合法权益.说老实话,保洁员是社会的底层人员,他们干的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在提高保洁标准的同时,是否提高了他们的待遇也值得关注.有市民就说,加班是否有补助?不达标会不会扣工资?这些问题都需要合理解决.按照要求,检查结果与保洁员每月的绩效工资挂钩,如果不达标先教育,三次不达标则会进行经济处罚.有保洁员就表示,"现在每天至少要扫四五遍,从清早4点起来差不多要干到下午6点".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热点:西安清洁工“以克论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