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解析:警告!网站用户密码泄漏!
泄密门一方面暴露了网民安全意识普遍较低,另一方面更说明一些互联网公司缺乏安全运营的条件,而相关法律规范也有待完善。据报道,继12月21日国内最大的开发者社区CSDN.NET的600万用户的账号和密码遭黑客泄露之后,天涯又传出有4000万用户的密码流出。此外,涉嫌被黑客公布用户信息的还有多家网站,涉及用户资料估计超过5000万份。
泄密门影响下,为了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大量网民不得不着手修改上网密码。
泄密门的爆出,终于使原来潜伏在水面之下的互联网信息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尽管在此之前,网站密码库的泄露在技术圈子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一般民众并不知晓,而相关网站为了维护商誉与商业利益,也不会主动坦诚自己曾经遭遇黑客攻击。因此,从敲响网络安全警钟的角度讲,泄密门的爆出,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并非全是害处。
首先,应被泄密门警醒的是广大网民。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安全意识应该像日常交通安全意识一样,作为常识被确立。显然,泄密门暴露了我国网民安全意识普遍较低的现状。以CSDN为例,作为国内权威的技术论坛,该社区的用户在技术方面堪称专业,但流出的CSDN密码却显示,大批用户使用的竟是1234567811111111这样超简单的密码。不设置过于简单的网络密码、不在不同网站使用相同密码、不在互联网上存储过于隐私的资料这些常识还远未成为常识。
另外,应该被警醒的还有互联网公司们。由于缺乏相关法律依据,且同为泄密事件的受害者,遭泄密的网站目前似乎还不必为泄密门担责,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在泄密事件中没有责任。比如,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存储,应该是商业网站的运营常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像这次泄密的CSDN、天涯等网站,却长期使用明文密码,以至轻易遭窃。
很多网站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实现更好的用户体验,而刻意简略注册过程,纵容用户使用简单密码,从而给黑客留下了可乘之机。对于这样的网站,今后应该通过完善《网络信息安全法》之类的立法,以追究其渎职之责。
当然,对于黑客,或者商业网站或其内部人员有恶意泄露用户信息牟利的行为,则应该被追究责任。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新增的侵犯公民信息安全罪,已有相关规定,也有现实案例。
当前,微博实名制、铁路网上实名售票等正在推行,泄密门也提示人们:由于网站用户和身份资料紧密捆绑,这也使网民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增。如何严格保密,将是网络实名制不得不面临的考验。韩国也曾主导推行过网络实名制,但最终受挫,导火索正是源于一起数千万用户个人真实信息泄露事件。
对此,国内互联网公司和相关监管部门不可不鉴。尽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完善相关法规,明确各方保护互联网个人信息的责任。用法律逼迫网站安全技术升级,同时也应让那些不负责任的网站,依法受到惩罚。
全国铁路工作会议日前在京召开,据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盛光祖所作的报告,铁道部将向政企分开的方向迈进,落实铁路运输企业市场主体权责为重点,加快铁道部职能转变。
无论什么地方、什么领域,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历千秋万代而不变的制度,变革向来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事业进步的丰富源泉。
铁道部此次关于铁路改革所释放的积极信号,显示一个长期承载社会强烈关注的领域可能会有重大变革,是改革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极大展现。
一直以来,铁道部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最后的堡垒,政企合一体制稳固不动。客观讲,一方面,这为中国的铁路发展打下了重要基础,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又积累了诸多问题,备受诟病。最明显的是,铁道部集多重身份和功能于一体,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管理各运输企业的总公司,既直接负责铁路的建设运营,又对经营盈亏负责,这在政企关系越来越被清晰区隔的现代社会,在市场体制已成共识的全球化时代,积弊深重。
此次铁道部所提改革,主要还是内部改革。改变部机关事无巨细、包揽企业事务的传统体制,把铁道部应该承担的政府监管、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和行业管理职能具体化,把属于铁路运输企业的权责放下去,均限于铁道部系统自身。
内部改革容易变成从自我出发,以自我标准检验改革效果,铁路改革不是这样。铁路改革的主导权在部门、行业,评价权则在社会和公众。也就是说,铁路作为国家交通命脉,其改革成效更加体现在是否适应社会变化,是否顺应政府职能转型,是否在中国改革事业的重大核心领域实现了突破。
某种程度上说,铁路改革就是一个深水区。由于涉及人员众多,利益格局复杂,加上铁路行业本身具有多重属性,改革必然艰难,必须慎重再慎重,但再启改革是必须,全面改革是方向,没有退路。
此次铁路工作会议上传出的一个消息是,明年是铁路新体制新机制全面试行的第一年,体制、机制、全面实行等词语,说明全面改革的信息已包含其中。全面改革就是在涉及中国铁路事业长久良性发展上作根本性思考与应对,既指向铁路行业政企关系的调整,也指向运营体制、投融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甚至包括重新定位中国铁路建设战略与目标。
铁路改革事业在往前走,但与电信、航空等行业相比,相对滞后。区别于水、公、空,铁路在交通体系、管理设置上的长期具有的特殊性,也应作为改革议题深层反思。
任何改革,如果涉及具体部门和一些人员的切身利益,特殊性和重要性有可能成为借口,以维持有利于自身的体制机制,甚至阻挠改革、延缓改革。我们要充分肯定铁道部的改革主动性,也应对铁路改革超越内部改革,在更大层面连接中国改革大局、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国民根本利益保持清醒认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