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4 16:43:37

申论热点解析: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

【背景链接】
    2012年10月,从10月8日,十一长假结束的第一天开始,远在北欧的瑞典将陆续颁发出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将很可能在中国作家莫言和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中产生。
    然而,人们很少就莫言的文学成就是否达标展开讨论,反而是把目光盯在了莫言的政治立场上。莫言早前手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事情也被翻出来,作为反对莫言拿奖的证据。
    【标准表述】
    任何正面甚至中性的评选都很难颁给大奸大恶之人
    2001年的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成为难题,因为按新闻标准看,应该给本拉登,但本拉登这种大奸大恶之人,要是选上了会有很负面的影响,所以最后还是落选了。
    上述这类中性评选都很难颁给大奸大恶之人,更别说诺奖这种正面意义的评选了。
    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本身就是文学成就的一部分
    教育认为,表面上看,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了很多作品中具有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作家,而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又经常和反抗政治压迫相关,所以难免会让人产生诺贝尔文学奖与政治有关的联想。但是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终究不等同于政治,这两种主题本就是文学之美的一部分。
    赫塔·米勒作品中那种无所寄托的状态深刻触及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共通困境,饱含着复杂而深切的痛苦不见天日的痛苦,旁观他人痛苦的痛苦,由人及己的痛苦,对落入圈套、被逼迫、被摆布、被勒索、被戏耍、被分类、被羞辱之恐惧所带来的痛苦。对这种痛苦的刻画深深地击中了人的心灵,这就是文学价值之所在。
    能否拿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看文学成就,不应考虑政治因素
    莫言的作品揭示中国生活中的残忍,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色彩。
    《红高粱》莫言以红高粱为代表的作品充满了民族性和一个古老民族的神秘感,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影响巨大。
    以他新的代表作《蛙》为例,通过陈眉这一人物个体的悲惨遭遇,从一种悲悯同情的人道主义情怀出发,对于当下中国社会不合理的一面提出了强有力的批判抗议。
    能否拿诺贝尔文学奖,不应考虑政治因素,还是让文学的归文学,政治的归政治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申论热点解析: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