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4 15:23:03

【经济】经济知识指导:基础常识(15)

490762748
       
       

    常识判断模块包括的内容很多,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1.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第一,企业动力机制要从非利益型向利益型转换;
    第二,企业约束机制要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换;
    第三,企业运转机制要从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换。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主要途径(三改一加强)
    第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第二,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
    第三,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
    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
    第二,企业法人财产制度
    第三,有限责任制度
    第四,企业组织管理制度
    4.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作用
    第一,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第二,可以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
    第三,促进社会主义分配的实现;
    第四,有利于满足消费的需要;
    第五,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5.社会主义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一,它是统一的市场;
    第二,它是开放的市场;
    第三,它是竞争的市场;
    第四,它是有序的市场;
    第五,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 。
    6. 培育和完善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
    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7.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
    本质:反映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基础上的互助合作关系。
    货币流通形式:现金流通、非现金流通。
    回笼货币的渠道:商品回笼、服务回笼、财政回笼、信用回笼。
    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
    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但价格的形成还受到其它因素的影响:
    第一,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第二,受纸币发行量的影响;
    第三,受经济政策的影响。
    9. 社会主义的价格体系:
    比价体系(不同商品)
    差价体系(同一商品)
    10.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
    ①满足非生产部门的需要;
    ②加强重点建设,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③设立社会保障基金;
    ④建立社会后备基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经济知识指导:基础常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