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网 发表于 2017-6-24 15:22:52

【经济】经济知识指导:基础常识(3)

1. 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关系。
    统一性:二者在时空上是统一的,是同一劳动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矛盾性: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相同的,只存在量的差别,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2. 活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
    活劳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新加入到劳动对象中的抽象劳动。
    3. 商品的价值量
    决定: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尺度: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变化: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包含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4.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原因:
    ①是商品各种内在矛盾的根源;
    ②决定着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全过程;
    ③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 商品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一,价值体现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第二,价值又体现了不同生产部门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6. 价值形式的四个阶段
    a . 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
    b. 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 一般价值形式
    d. 货币价值形式
    7. 货币的职能和本质
    价值尺度(观念上的货币,基本职能);
    流通手段(必须是实在的货币,基本职能、经济危机);
    贮藏手段(蓄水池的作用);
    支付手段(租金、工资、利息、税款、经济危机);
    世界货币。
    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8. 价值尺度
    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正比变化,与货币价值成反比变化。
    价格标准不是一种职能,而是一种派生的技术性规定。
    9. 货币流通规律
    三个决定因素: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纸币就会贬值,物价就会上涨。
    10.价值规律
    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的按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2)自发的刺激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引起和促进优胜劣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经济知识指导:基础常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