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政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模拟题(9.3)
1.下列关于节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惊蛰反映了自然界生物的物候现象
B.中国民间的“冬九九”是从冬至开始的
C.远在春秋时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确立
D.二十四节气分为反映季节、气候特征、动植物表象三类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父母,“悌”指善事兄长
B.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经、史、子、集
C.农历清明之后的节气是谷雨、立夏、小满、芒种
D.“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是一副写给130岁老人的寿联
3.下列有关我国的地理人文的介绍,正确的是()。
A.我国的五种地形类型为山丘、高原、平地、丘陵和盆地
B.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河南的旧孟津
C.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浙江普陀山、安徽黄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
D.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恒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
4.下列有关各大宗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佛教的发源地是中国
B.天主教在我国俗称耶稣教
C.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最少
D.我国主要有五大宗教
5.下列有关中国之最的说法有误的是()。
A.中国的马镫最早出现在南北朝
B.中国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C.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
D.中国最热的地方在吐鲁番盆地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友情提醒您,先做题目再对答案
1.C[解析]远在春秋时代,我国就制定出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邓平等制定《太初历》,将节气定于历法。反映季节的节气有二分、二至和四立;反映气候特征的有“三暑”“两寒”(热量状况)“两雨”“两雪”“两露”和“一霜”(降水现象);反映动植物袁象的有小满、芒种、惊蛰和清明。
2.D[解析]D项,花甲是指60岁,重逢时120岁,加三七是21岁,所以是141岁;古稀是指70岁,双庆则为140岁,加1岁也是141。A项,“入则孝,出则悌”是指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B项,四库是指:经、史、子、集。C项,二十四节气中排在清明之后的是谷雨、立夏、小满、芒种。故本题选D。
3.B[解析]我国的五种地形类型为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安徽九华山属于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而不是黄山。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故本题选B。
4.D[解析]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A项错误。在我国,基督教是指狭义上的基督教新教,俗称耶稣教,B项错误。信仰佛教的人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人数最少,只有2.5亿多人,主要分布在东亚与东南亚地区,C项错误。我国主要有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D项正确。佛教是我国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宗教,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汉朝时期的民族宗教。本题选D。
5.A[解析]我国最早出土的马镫实物是南北朝的,但并不代表南北朝才出现马镫。事实证明,在三国时期甚至更早,我国就已经出现了马镫。中国主要有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江西的鄱阳湖,达3960平方公里,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成水湖,B项说法正确。本题选A。
练习完了,还不过瘾?请登录中政教育网作答更多试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