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公务员申论热点:警惕“假乡贤”变身“新村霸”
|背景链接*在一些地方,“伪乡贤”与新村霸之间,可能只有一步之遥。这比单纯的村霸现象更引人深思。
在一些集体经济空壳村,有“赌王”靠给村民送钱赢得“大善人”名头,并因此当选村主任;在一些拆迁村,个别村干部暗中煽风点火、挑起村民内斗,然后伪装成民意代表与政府交涉,牟取私利;在一些偏远乡村,城里归来的“小霸王”摇身一变成为村民眼中的“好后生”,当选村干部后迅速招揽小弟一起“坐天下”。
【标准表述】
[新村霸的特点与危害]
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尤其近年来党和政府不断采取a打击村霸的行动,农村地区传统意义上鱼肉乡里的村霸越来越少。但值得警惕的是,有一些违法分子转而学会乔装打扮,披上了“乡贤”的外衣,斯斯文文干起了违法勾当。
与普通的村霸相比,“新型村霸”的危害更加隐蔽。他们善于经营自我形象,蒙蔽群众,不少人在村内口碑还不错。然而,与传统村霸相比,他们对基层民主建设的破坏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违法分子为一己私利,操纵农村基层政权,绑架民意,有的甚至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如果说传统村霸是基层民主大厦里人人喊打的老鼠,“新型村霸”则更像藏身大梁里的蛀虫,蚕食基层民主自治于无形。
[原因分析]
第一,与农村管理空缺有关。在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在推进村民自治之时,放松了对农村的管理,致使农村基础设施欠账多,村民之间、村民与政府之间矛盾丛生,客观上为村霸“变形”、破坏基层民主提供了土壤。
第二,源于农村法治空白。一些基层干部坦言,近年来农村法治环境虽然有所改善,但在换届年的乱象较多。对村干部来说,村民选举有时会被宗族势力和金钱左右,一些人上任后便把主要精力用于为个人和家族牟取私利;而村民则容易被蝇头小利收买,对个别村干部的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久而久之,一些农村的法治环境越来越差,村民自治也随之变味。
第三,源于农村集体经济空壳化。一些集体经济空壳村财力有限,甚至连一些常规工作都无法开展,不得不对有钱的村霸产生某种“依赖”。有学者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有钱人通过制造一种“不用家财补贴集体,就没有参政资格”的政治氛围,使普通村民丧失被选举为村干部的机会,进而被剥夺参与农村政治的可能性,严重破坏基层民主。
[参考对策]
第一,要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让党组织成为农村人的主心骨。观察新村霸产生土壤可以看出,这些村的一个共同点是基层党组织涣散,村干部在村内没有威信,甚至让村霸混进党组织、支配党组织。农村这块阵地,党组织不去争取,便有村霸去侵蚀。基层党组织要硬起来,充分发挥在农村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阻挡村霸染指基层政权的第一道防火墙。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法治。当前,规范农村选举的相关法律过于宽泛,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流于形式,甚至不能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基层干部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村干部选举和任期内行为的约束,防止村霸钻空子。
第三,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近年来,各级组织对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但一些政策配套仍不够,扶持政策落实还不完全到位。地方政府要因村制宜,有针对性地提供可行政策。同时,村干部要根据本村的资源禀赋拓展多元渠道增收,减少村集体对个人的依赖,确保全体村民对村务的话语权,从而遏制村霸团伙的发展壮大。
原标题:警惕“假乡贤”变身“新村霸”来源:新华每日电讯作者:王井怀、胡靖国
页:
[1]